慈善人物丨王恒当公益变成一种习惯,爱好
广州人熟知的王恒,是一名在改革开放30年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彩收藏家,是以粤商之名为岁月留声,并分享十三行城市记忆的文物捐献者……但对于那些依靠王恒的资助和支持撑过了人生艰难时刻的人们来说,王恒是他们心中再亲切不过的善良人。 “公益是一种习惯 王恒在经商的二十多年里把公益当成了一种习惯,前后共捐赠物资高达9千万元。在河源,他捐建了教学楼、图书馆,修建了通往学校的水泥路,进入山区的山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资助了多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广州,他带领员工做公益行善念,成立“爱我广州白云山环卫队”、看望孤寡老人,还毅然将十几年来淘回并收藏的千余件“广州十三行”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广州十三行历史博物馆。 ”为故乡修路、捐资办学“能帮一点是一点”你很难想象,一个地方,十几条路,都与同一个人有关。可是在河源和平县热水镇,十几条村道水泥路的修建历史,都写上了王恒的名字。王恒在广州出世,但对祖籍河源却充满了感恩之情。“以前家乡人走的是机耕路,要找人来拓宽,然后打水泥,我就参与了。”曾经,热水镇的村道都是机耕路,只能人通行,车过不了,而镇里的很多桥梁,也都年久失修。“那个地方真的很穷,桥塌了,被水冲走了,村民没有钱重建,就没办法过桥,他们自己也募集资金,我能帮也尽量帮。” 说到这些,王恒很是难过,口头说是“能帮就帮”,但其实他为家乡贡献了不少修路修桥资金。至今,王恒在热水镇先后捐资修建了两座教学楼、一座图书馆,总面积近平方米,还修建了4座桥梁,并将所有通往学校的山区道路都修成了马路。在前后十几年间,他还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这项资助到目前仍在继续。 “印象很深刻,在遥远的粤北山区,很多人小时候饭都吃不饱,一年才吃两次肉。”王恒回忆,他第一次回去,是年,之后每隔五六年都回去一次。“后来我自己出来创业了,乡下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过来我公司打工。”慢慢地,从故乡人口中,王恒得知很多人没有钱读书,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只要有人读上高中、大学,就给一笔奖学金。“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就几百块几百块地捐助,能帮一点是一点。”事实上,那时候对于务农的老乡来说,几百元已经帮助很大。有一些孩子在王恒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还写信给他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 王恒也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6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公益学习班倪海厦人纪系列伤寒论篇
- 下一篇文章: 刻在墓碑上的秘方见者是福,收藏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