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佳节,话古时如皋彩灯
元宵佳节话古时如皋彩灯 古时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一曰元宵,又曰灯夕。汉朝时施行夜间禁止行走制度,只有正月十五夜和前后各一夜解禁,谓之放夜。唐朝时京师增加到五夜。宋乾德五年,朝廷无事,更增加到正月十八。唐睿宗时,上元夜于安福门外,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人称火树。宫女千数人,衣罗绮曳锦绣,并长安士女杂沓灯轮下三日夜。令朝士为文纪其胜。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令狐绹有诗道:“管弦沸月喧和气,灯火烧空夺夜光。”宋《武林旧事》记:“自十三日起,至十八日止,满城大小人户,跨街,以竹棚悬挂彩灯,辉煌映月,灿烂摇星,鼓吹烟火,达旦不绝。”此种习俗相延至今。每年元宵节,如皋儿童们更是喜形于色,成群结队,东奔西走,高唱着儿歌:“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丈八旗杆升天灯,子子孙孙享太平。小伢拉着兔子灯,长命百岁添喜庆。大人舞着长龙灯,风调雨顺好年景。上大街,看花灯,东面来了个红孩儿拜观音,西面来了个孙猴儿棒打白骨精。南面来了个背着仙桃的老寿星,北面来了个王母娘龙舟行。刘海戏金蟾,鲤鱼跳龙门。八仙过东海,孔省大开屏。宝莲灯、金鱼灯、虾蟆灯、麒麟灯,来的来,去的去,乡下人看的是走马灯……”如皋彩灯品种繁多、巧夺天工、争奇斗妍、琳琅满目,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远在唐代灯彩已经在民间流行,当时多用竹篾、丝线、罗绢、彩纸等制作挂灯。南宋时,江南彩灯技艺融入如皋,有人制作“走马灯”。它是利用火焰形成的热空气流,推动纸马绕轴不停地转动。还有人利用偏心轮连杆转动原理制作“滚灯”。在用料方面,也逐渐考究,开始用玉片装饰彩灯,并有灯迷出现。明朝天启年间,如皋人已经开始用丝绸、苏娟、杭绸、彩帛、蝉翼纹纱等制作娟灯和锦灯。有的还融诗、书、画、印、谜语于一灯之上。到了清朝中晚期,如皋彩灯已经相当出名了。清嘉庆九年(年)《如皋县志》记载:“包灯,蛇蜕、纱绢、通草制为春灯。花草、翎毛、人物,工巧极至,为通州包姓所创,今皋人益胜矣!”据《如皋县志》记载:如皋人所制花灯更加胜过“包灯”,是毫无疑问的。那时节,如皋灯市极盛。每年正月初六后,各类彩灯陆续上市,初十到十三最旺。如皋城里,东起状元坊,西至丰乐桥绵延不断,而以县衙至大寺巷口为中心。按照旧俗,正月初的商店只卸半边门闼子。于是,小灯就挂在门闼子上出样,大灯排列在门前的台阶上。其时,街道狭窄,卖灯的、买灯的、观灯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交通经常阻塞。灯市上最多的是纸灯,其次是绢灯、明角灯、通草灯。从正月十三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每天晚上,处处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爆竹震耳。“纸灯”:如皋的纸灯品种繁多,大致有两类。一是敬神灯。如灶灯、金鱼灯、荷花灯、走马灯。二是观赏灯。如兔灯、马灯、鹿灯、狮子灯、蝴蝶订、彩球灯、船形灯、瓜果灯。有手提的状元灯,手推转动的八角灯,卡在小孩腰上的骑马灯。最有趣的是壁灯,有圆形的、六角形和扇面形的。借着火焰的热力,灯里的人物或动物可以活动。这样的彩灯有“战吕布”、"古城会"、“公鸡啄百脚(蜈蚣)”、“红孩儿拜观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海戏金蟾”等等。“绢灯”:绢灯工艺精致、色彩绚丽,是如皋的名产。关于人物传说、神话故事的有:“麒麟送子”、“天女散花”、“麻姑献寿”、“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张生跳粉墙”、“西施采莲”等。关于动植物方面的有:凤凰、孔雀、锦鸡、鸳鸯、喜鹊、金鱼、螃蟹、蝴蝶、纺织娘、荷花、牡丹等等。据历史记载:石紫绶先生是如皋彩色绢灯的高手,石氏绢灯,个个栩栩如生,名扬千里,虽然价格很高,却无须到大街上叫卖,自有来自扬州、上海、南京等地客户上门购买。清宣统二年(年),石氏彩色绢灯,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获得嘉奖。年,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赛会上获得银质奖。“明角灯”:明角灯也叫羊角灯,是用羊角熬胶,制成薄片,透明如赛璐璐。染上各种颜色,用细铜丝或者铁丝做骨架制成。除花、鸟、虫、鱼、人物而外,还可以做成球形的挂灯,里面绘画各种颜色的图案,配点料珠璎珞的流苏,显得庄重而美观,而且比较牢固耐用,收藏保管得好,可以用上几十年。清光绪末年,扬州人丁九海迁来如城,在状元坊开设恒顺源灯铺,兼司俢理、出新明角灯。他制作的明角彩灯曾在江苏省物品展览会上获奖。“通草灯”:通草灯是用中药通草制成的。通草洁白,透光旭纸,而且体积小、分量轻,可以糊制成小型的花、鸟、虫、鱼灯。制成后,再用毛笔勾画所需颜色,极为精巧玲珑。作者简介冒建国,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西乡情韵 编辑|吴海华 校对|章志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8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眼的功效与作用龙眼怎么吃法副作用禁
- 下一篇文章: 坐月子食谱怎么吃对产妇和宝宝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