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麻木不仁医案一
张某太,男,60岁,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麻木1年余,加重5天现病史:1年余前出现双下肢麻木,屈伸不利,四肢厥冷,查四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双下肢深静脉正常。服用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症状未见明显改善,5天前上症加剧,遂来求诊。辰下:双下肢麻木、僵硬,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弦。处方: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当归9g赤芍9g桂枝9g细辛6g通草6g黄芪30g薏苡仁20g川牛膝12g木瓜12g忍冬藤20g地龙9g炮附子9g(先煎)寄生12g牡蛎30g(先煎)×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二诊(年7月7日):服上药七剂,四肢厥冷较前缓解,舌脉同前,于上方基础增加炮附子用量为12g,加知母12g、鸡血藤20g,续服十四付。三诊(年7月14日):服上药十四剂,双下肢麻木感已十去八九,四肢无冷感,又服十四剂,诸症悉除。按语:患者症见双下肢麻木,是一种感觉障碍,金元以后,麻木作为独立病证列于医书之中,《丹溪手镜·卷二》首次将“麻木”作为一个病证名。《丹台玉案·麻木门》中说:“所谓麻者,非痒非痛,……按之不知,播之不觉者是也”。亦称为“不仁”,《备急千金要方》云:“风、寒、湿三气并客于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为搏也。其风最多者,不仁则肿……久搏入深,令营卫湿,经络时疏则不知痛。”认为风寒湿邪闭阻分肉之中,经络阻滞而肌肉肿胀且麻木不仁。本案患者年老肝肾不足,营血虚弱,肌表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寒凝经脉,邪滞血脉,营血运行不畅,肌肤、关节不得濡养,故麻木不仁、下肢僵硬;营血虚弱难以充养四末,阳气不足无力温煦四末,故四肢厥冷。结合舌淡苔白,脉弦,四诊合参,此乃血虚寒厥,阳气闭阻,气血不通。治宜温阳散寒,养血通脉,和血通痹,兼以补益肝肾,吾师予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当归苦辛甘温,既能养血,又能和血行血;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赤芍益阴和营,又能行滞;桂芍相合,犹能调和营卫;归芍合用,善补血虚而和营;细辛温散,配桂枝善除内外之寒,合附子散寒,温经通络;通草入血分而通行血脉;黄芪益气固表,与桂枝相配,温补之中兼以疏散,益气祛邪,使肌表得固,风邪不得入侵;益气之中兼以通脉,使气旺血行,诸症可除。更有酸甘之芍药,养血和血,敛阴和营;薏苡仁,其功擅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牡蛎软坚散结,配以木瓜,舒筋活络;川牛膝、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地龙性善走窜,合忍冬藤疏风通络,祛风湿而通痹。二诊,四肢厥冷较前缓解,增加炮附子用量以温经通络,鸡血藤活血通经,并加知母滋阴以佐制可防全方温燥伤阴。服药后诸症皆瘥,师嘱其继续守方服药,以资巩固。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9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秘方来了奇难杂症家秘验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