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乱书丑书的照妖镜
当下书法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大凡楷书写不好的人,反而容易成为“大书法家”。换言之,楷书写得越不像,越容易成为热点人物,比如中书协那些大咖曾某、张某光、王某龄、某镛等比比皆是,坊传他们的作品动辄一字万金。 相反,那些效仿古法苦练正楷的人,尽管学有所成,却被说成拘泥死板、缺乏变通,主要是以二田为代表的楷书大家。如果二田没有广收门生而名利双收,也只能和其他书法大家们一样“默默无闻”,有多少人知道卢中南、房弘毅、刘月忠等书法家? 卢中南楷书欣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没有弄清楚楷书和草书的关系。唐代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优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说明了楷书和草书相互作用的关系。 大意是说,草书不兼具楷法就过于拘谨,楷书不融入草法又缺乏流动(灵活)性。楷书的形体是由点画构成的,运用使转(笔法)来表达出精神意境;而草书的精神意境体现在点画之间,运用使转呼应体现形质。草书的使转写不好,便不像样子;楷书的点画写不好,还可以勉强书写成文。彼此回环交错虽有不同,大体还是有关系的。 由此可见,真正的书法大家,应该是楷书、草书都精通,历代名家皆是如此。而当今很多“书法名家”,多擅长一种字体,“真不通草、草不兼真”,成就自然有限。专攻楷书的书法家还好说,点画结构的掌握是他们的专长,即使少了一点“使转”,略显拘谨,也不妨碍他们成为楷书大家,因为楷书的灵魂就是结构和点画。 而专攻草书的人不通楷书,甚至根本没有练习过楷书,“草不兼真”,则无法“以点画为情性”,“使转”的形质就会缺乏灵魂,很容易误入“乱书、丑书”之途。因此,楷书是书法造诣的“照妖镜”,一切“乱书、丑书、江湖体”在楷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 当今书坛名人创作“乱书、丑书”不妨先看看古代书法大家,从“二王”到唐楷三杰“欧、柳、颜”,他们都精通楷书和行草书。即使是二位草圣“癫张狂素”,也有深厚的楷书功底,尤其是张旭完全称得上楷书大家。再到后来的赵孟頫、“苏、黄、米、蔡”等,哪个不是“真草兼修”的书法大家?他们是中国书法的天花板,他们的碑帖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范本,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这些书法泰斗在精通各种字体的基础上,再突出某一种字体创造出巅峰成就。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因为他不仅仅只会写行书。欧阳询写出《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因为他不仅仅只会写楷书。张旭写出《古诗四帖》更不能说明他只精通草书。他们都是聚各种字体、技法于一身,方能大成。 再看看现在书坛,那些“草书名家们”有几个能写好正楷的?不要说写好草书和楷书的功力没啥关系,“草不兼真,殆于专谨”是一道绕过不去的坎。颜真卿评论怀素和张旭草书的时候就称赞张旭的楷书“楷法精详”,间接说出了怀素楷书没练好,言外之意是张旭的草书更高一筹。这只能说明怀素的楷书不如张旭,这是巅峰对决,不能说明怀素的楷书不行,超过一般书家肯定没问题。即使“草圣”都对楷书有要求,作为后学的现代书法家,有什么理由不重视楷书呢?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字体,从启蒙识字和一笔一划学习写字开始,任何人都回避不了楷书。对于真正热爱书法的人而言,启蒙读书就是学习书法的入门,只能从楷书入手别无选择。而对于半路出家的书法家,开始读书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学习写字,没有认真练习过楷书。 成年以后,因为身份和工作的需要,比如大学老师(多为美院教授)、文化艺术工作者、达官贵人等加入书协,成为“知名书法家”。尽管他们根基不牢,很多人根本没认真练习过楷书,也不妨碍因为身份珍贵轻易进入书协。他们在行草书上尽情发挥,让很多书法爱好者完全看不懂。即使胡涂乱写,毫无规则和法度,也会引来阵阵叫好,谁也不敢当面质疑什么。要知道他们都是中书协会员、大学教授、美院院长等大咖。 普通书法爱好者在他们的气场威压下,敢说半个不字吗?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些大咖挥毫泼墨的时候,都在心里弱弱地说一句:写一幅楷书看看。于是很多人站出来狐假虎威帮腔训斥道:就知道写楷书,那是初级阶段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写得再好也是印刷体,根本不懂书法。 草圣张旭的楷书和草书一样精彩其实贬低楷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懂书法,因为他们都不会写楷书,更体会不到楷书的精妙之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些不会开车的人总是喜欢不停指导司机怎么开车,令人非常讨厌,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根本不懂开车。同样,那些写不好楷书的人,有什么资格诟病别人的楷书,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不懂楷书。 笔者也不是盲目推崇楷书,也认为楷书不是书法的全部,也认同楷书写得太过平正缺乏艺术性,但不妨碍楷书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喜不喜欢楷书和练没练过楷书是两回事,换句话说,任何书法人都必须练习楷书,不以好恶决定。不会写楷书的人去贬低别人的楷书,不管什么身份都是外行评论内行,没有资格更没有说服力。 楷书是“乱书、丑书”的照妖镜,拥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就有了书法研习发展正确的方向和鉴赏作品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即使深耕草书,也能“真草同进”,达到形神兼备的成就。如果没有楷书的洗礼,“草不兼真”,任何草书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味标新立异的“创新”,都只会在歧途上越陷越深,离“乱书、丑书”越来越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12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此物上则清肺降火,中则除热养胃,助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