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时光匆匆把人抛

你却仍然陪伴我

中医认为:人对昼夜、四季甚至气候的变化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尤以四季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养生措施、滋补原则也要随着季节的不同作出相应的改变把握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滋补的原则。

益气补血、平补阴阳

春季春阳上升,气潜发散,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万物滋荣。

养生宜顺应天时,重视气机的宣发应给予益气补血,平补阴阳的药物。

如益气补血的滋补中药有黄芪、当归、川芍、党参等;平补阴阳的滋补中药有冬虫夏草、麦冬、肉从蓉、菟丝子、海参、莲子、桂枝等。

用于春季升补的方剂:

当归四逆汤

用量: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炙甘草6g。

功效: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用法:上药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养血生津、补阴填精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最盛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因此夏季应给予甘润寒凉的方剂以养血生津,补阴填精。顺应夏季的特点,从阴引阳,慎用或禁用温热、壮阳、辛燥之品。

养血生津的中药有党参、西洋参、麦冬、百合、莲米等;补阴填精的中药有麦冬、天冬、冬虫夏草、灵芝、柏子仁、海参、芡实、构祀子、党参等。

用于夏季清补的方剂:

清暑益气汤

用量: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用法:将药材碾碎,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秋季风性属燥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响,秋季为收藏季节人体宜收敛。所以秋季药物应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清润秋燥药:

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在用药上应予以区分。常用的润燥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

养阴滋补药:

在秋季,应养阴滋补肝肾.因为秋为肺所主肺盛而肝弱滋补肝肾.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常用的有女贞子、胡麻仁、生地黄、玄参、黄精、玉竹。

用于秋季平补的方剂:

沙参麦冬汤

用量: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用法:用水1升,煮取毫升,日服二次。

适当滋补、因症因人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和积蓄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滋补,既可调养身体又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是冬季进补必须讲究“对路”,要因症因人而异。

补气:

对于经常感到精神疲乏、二肢无力、动则出虚汗者,可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等益气药物。

补血:

对于面色枯黄、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口唇苍白、耳鸣心悸、失眠者,可选用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

用于冬季滋补的方剂:

八珍汤

用量: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各30g。

功效:益气补血。

用法:将上述药材捣成粉末,每服9g,水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

中药四季有讲究,你pick了吗~

图文:太常鲁宏技

编辑:太常鲁宏技

责任编辑:黄雅訸









































上海白癜风医院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