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炙甘草6g。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本方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

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本方用于血虚寒厥证,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为辨证要点。

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以活血祛瘀;若兼有水饮呕逆者,加吴茱萸、生姜;若妇女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以理气止痛。

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组成当归、芍药、甘草、通草、桂枝、细辛、生姜、吴茱萸、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

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减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逆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比较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亳州鑫绿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