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用补的方法来发汗,这是个啥情况?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那么今天讲一个什么病呢?今天讲受风,就是伤风。那么今天的医案怎么回事呢?说有一个男子,“素嗜酒”,大家看见没有,朱丹溪特别重视人的生活习性,常年喝酒,喝酒的人,如果嗜酒,酷爱喝酒酗酒的人,身体会非常弱的。

那么这位怎么得的病呢?“因冒风寒衣薄”,天特别冷,穿的很少的衣服出去走路,被风吹到了,衣服穿的很薄。“遂觉倦怠”,你看他没马上发病,他觉得浑身没劲,就没有力气了,特别疲倦。然后“不思食者半月”,就是不想吃东西了,胃口特别不好,有半个月的时间如此。

这回发病是到睡的时候,突然大发热,到这天发病了,半个月以后了,睡觉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大发热”,发高烧,“疼如被杖”,这个身上疼,像被杖打一样,打大板子一样。“微恶寒”,稍微有点怕冷。到天明的时候,就请朱丹溪来看病,朱丹溪一诊“六脉浮大”,这个六脉很大,有点浮,“按之豁豁然”,你仔细一按,是豁豁然空的,那么左脉为甚。那么怎么判断呢?朱丹溪说,“作极虚受风寒治之”,这个是什么呢?正气太不足了,受了风寒。

那么他这些症状怎么解释呢?这里面特别有意思,我们觉得有些感冒,好像都是我们教材上讲的,其实真的得病,这跟教材上是不大一样的,病千奇百怪,像这位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冷天气里走路,被寒风伤到了,“遂觉倦怠”,有半个月的时间倦怠,突然变得没劲了。为什么呢?正气特别不足,这个时候稍微有点邪气进来,正气基本上抗邪无力。那么还要抗邪,所以消耗掉仅存的正气,这个时候他身体正常的行动就会受影响。所以这样的人,这种身体特别虚的人,感受到风寒以后,真的会特别倦怠,特别没劲。有的时候他能积极反抗,大的反抗,发烧等等。他激不起这个反抗了,身体没能力反抗了,就没什么症状,但是人特别特别疲倦。

“不思食者半月”,为什么呢?脾胃受到影响了。为什么脾胃受影响了?大家知道,我们营卫之气都是从脾胃出来的,说中焦下焦,其实都是中焦出来的,你中焦有吸收食物营养的能力,营卫之气才能足。像这位天天喝酒,本身就把身体伤了,脾胃是受伤的。外邪来了,动了营卫之气,这个时候脾胃它更加虚弱,所以这个胃口特别不好了。

那么为什么半个月以后这一天突然就开始至睡的时候,“大发热”,开始发烧呢?是身体积攒了半个月的时间,积攒点能量,想要做一些斗争。所以发烧是好事,这种发烧是好事,说明他正气还蓄积了一下。身体“疼如被杖”,像被杖打了一下,这个是气血循行不好,还有瘀血在里面,这个气机不通畅。我曾经讲过,如果有瘀血的话,疼痛会怎么样?晚上疼白天轻,所以过去治病,如果碰到这种疼痛,白天没什么事儿,晚上像被棒子打一样,那么你要高度怀疑,这个人是有瘀血的。所以微恶寒,这是有外感病的表现。

朱丹溪综合分析,这个人身体极虚,虚到极点了,那么受风寒。所以怎么办呢?朱丹溪给开了一个方子,治外感的方子。这个方子怎么开的呢?“人参为君”,用人参打头,“白术、黄芪、当归身为臣”,大家看到没有?这是治外感的方子,你看到没有?人家是上来人参、白术,然后黄芪这都是补气的,当归身这是养血的。然后配点苍术,苍术是去湿气的。甘草、陈皮,陈皮是理气的,通草、葛根,葛根解肌通络。就配这么一个方子。

这个方子主要就是扶正气的。人参、白术、黄芪来补气,加上当归活血养血,这个基本上是一个补药,配的那点苍术去湿,陈皮理气,通草,是通利水道的,这都是辅助的,这个为佐使。那么这个方子给他吃了五贴以后,突然“周身汗出如雨”,五天以后突然出汗了。“凡三易被”,盖的被子换了三副,那么睡觉醒来,“觉来诸证悉除”,这一觉醒来,所有的症状全都消失了。

那么这个医案,我觉得特别有趣,这个讲什么呢?就是讲扶正发汗祛邪的方法。我们之前大家一讲治外感,基本上都要祛邪、疏风、散邪等等,都要这么治疗,这个是一般常规的治法。但是当这个人正气特别不足的时候,觉得正气非常不足的时候,要扶正祛邪,要扶正为主。所以朱丹溪学术思想特别重要,我一再强调,他特别擅长看人的状态如何。一看这位这么好喝酒,嗜酒的人,身体虚的一塌糊涂。被风一吹,半个月都抵抗不了,组织不起来抵抗,身子没劲,饭也不想吃。半个月以后才开始发烧,这说明什么?说明身体想发一次烧都不容易,要积攒半个月的时间,这哪受得了。

那么朱丹溪开的方是什么呢?不是上来就防风、荆芥、苏叶,使劲给你散风邪,给你散寒气,不是的。人家干吗呢?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这是主要的药。配点苍术理气去湿的,配点陈皮行气,通草利湿,葛根解肌配一点点,这个方子主要是扶正的方子。像这种扶正的方子下去以后,吃了五副,正气足了以后,身体突然气血开始通畅了,正气开始循行了,结果身体开始出汗。这样才把外邪给清除出去,这汗一出来,邪气散了,气血代表通畅了,这个时候身体湿气也都排出去了。这个病就好了。

这个里面朱丹溪用的就是扶正发汗的方法。这让我想起之前,我讲怀山药,怀山药治感冒,我到河南焦作温县田间考察种山药。当地的农民就说,他说我们要感冒了,浑身酸痛怕冷,就让媳妇儿煮一碗山药水,煮完以后,拿大山药片煮水,煮完水以后趁热喝下去,喝完就在床上躺着睡觉,醒完以后,感冒就好了。我当时觉得很有意思。我以前讲苏叶这些发汗的东西来散寒,他喝这个山药也能散寒,我就觉得很有意思。

结果我就开始学习,从学习以后发现,这个确实是我治感冒推广以后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比苏叶那个有效,苏叶那个是强行发汗,但是如果正气不足,脾胃不足的话,强行发汗是发不出来,效果不好的。但是恰恰你这个感冒的人,正气是基本不足的,外邪为什么来?你正气不足才来呢,所以山药大补肺脾肾三脏,我把你肺脾肾三脏的气补足了以后,正气足了,气血开始循行了,你自然也会发汗。它这个发汗是什么呢?是扶正才能发汗导致的。

所以我一直推广的方法,很多朋友说,自从用了这个方法以后,确实孩子好久不感冒了,因为用这个山药一喝下去,马上孩子刚刚有点受寒的表现就消失了,一发汗就好了,所以我讲这个方法。结果有中医同道就质疑,说这个山药怎么能发汗散寒呢?山药就是补脾的,它怎么可能有发汗的作用呢?有中医同道就质疑我,还专门写文章。我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应,我说这个大家要增加对药物的了解。我们散寒未必是一种温热的,辛温发散的药才行。对于脾虚的人,尤其是正气不足的人,你补正气补脾,也是发汗,等正气足了以后,他汗会自然出来的,外邪会自然解掉的,这也是一种治病方法,这个也是一种发汗的方法。所以你不能说发汗就是用热药,我们扶正也可以发汗,这是一个思路。

我当时写这个文章,我还专门用了清代一位医家的医案,也是大家都想用发散的药,结果人家单纯的补脾,补完脾了,出一身汗,患者好了,别人都奇怪,说您怎么补脾还能治外感呢?人家说,这是中医的道理,你们不仔细琢磨,你们真不懂,所以你们会大吃一惊,仔细琢磨琢磨你就有了解了。像朱丹溪今天讲的医案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这个人正气不足是为主的,而且特别特别虚,虚到半个月都组织不起来一次抵抗,所以脾气虚到一定程度了。

那么朱丹溪就用人参、白术、黄芪,这都是补气的,补脾的药,加上当归身,加上养血的,这个药为君为臣,为主要的。这个干吗呢?扶正气,稍微配点去湿理气的,解肌通络的,稍微配一点,主要是扶正气。在当时朱丹溪那个年代,他对山药的用法还不了解,朱丹溪这些医案里,很少有山药。到了后世到了明代的时候,医家开始用山药用的非常多了,像龚廷贤等等这种名医,经常用山药。到后世民国张锡纯,基本上把山药的用法推向高峰了,他特别擅长使用。朱丹溪当时没有山药,他就用补脾的东西,人参、白术配上黄芪补气,把这个人正气一点点扶起来,扶起来以后,你看到没有,他身体开始能够抵抗了,周身出了一身透汗,气血彻底通畅了,这次外感彻底就被解掉了。所以这个病例非常典型,这是一个扶正补脾发汗经典的案例,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思路。

那么这个医案里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是这样的,当身体正气特别不足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你感受了外邪,你已经受邪了,但是身体压根儿没有能力反抗,这个时候身体会进入什么状态?会进入功能特别低下的状态,整个人会特别没劲倦怠,胃口特别不好。就觉得生命质量特别低下,不知道怎么回事,实际上很多人是这个状态,有邪气进来潜藏了,但是你正气压根儿激不起反抗来了,很多人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到正气积累足一些了,有时候外感往外透发一下,发点烧等等。有些人压根儿就没有组织起来抵抗,所以就没有发烧。

那么像这种情况,如果明确的知道自己有受寒的历史,有外感,有时候怕风怕冷的表现,我觉得实际上我们是要扶正的,这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这个是很多人都有的状态。朱丹溪描述的是外感病,但是很多人也是这种状态里面的,他未必有外感,有可能带点外感,有点邪气在里面,他身体压根儿抵抗不了。

所以有的朋友说,他说我一到放假的时候就感冒,为什么呢?放假休息这几天,身体组织起来抵抗了,然后把邪气往外去,实际上是有外感的。好多朋友说这样的事,一到放假就感冒,平时工作忙,是你身体低下的运转,压根儿没有能力,没有分出富余的兵来去抵抗外邪。那么一到休息的时候,放假了,睡几天,一休息一放松下来,马上身体开始集中力量要抵抗外邪了,这才跟邪气斗争起来,你才看到了。

所以朱丹溪描述的这个患者,你看他积攒了半个月才发烧。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是积攒半个月,有时候积攒几个月,两三个月,然后一到放假了才发烧,所以这是一种现代人普遍的状态。这种时候你要慢慢补脾扶正气,我觉得该休息要休息。

在这种扶正气的时候,身体会激起反抗,有的人吃着吃着,怎么会嗓子疼了,有的人吃着吃着发烧了,真的烧起来了,一补就发烧了,有的人补着补着,觉得哪身体有上火的症状。我觉得其实都是好事。有的人一吃点补药,一上火不吃了。我觉得上火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你脾胃运化不掉,吸收不了它,如果你吃点补药上火,你吃点保和丸,吃点大山楂丸,帮助运化就可以了,有的纯粹是身体反抗斗争。可是你觉得难受了,我不吃了,结果身体又进入斗争不了的状态了。

这是我遇到相当多的人有这种反应。吃补药过程中,有些地方会难受,这个难受我们见到很多人这个地方有问题,气血充足了开始运行,到这卡住了,身体试图要通它,去修复它去,很多情况是这样的。但是大家往往,有点难受,不吃了,这个药肯定是里面某一味药不对了,那我就不吃了,这是不对的。其实我觉得现代人耐受程度太差了,其实坚持下来多吃几天解决问题就好了。

所以过去练气功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气冲病灶,练气功的人,练着练着有的地方疼了,有的地方难受,其实这个地方一定堵了。你练气功运气的时候,气越来越足,慢慢开始冲这个地方了,气冲病灶,有病患的地方。那么像这样,其实慢慢慢慢正气真的充足以后,把它给彻底解决了,身体也就好了。这个是大家在服补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服补药,如果有点上火。第一,你吃点大山楂丸、保和丸通一通,停一两天,再接着吃,这是脾胃接受能力有限的问题。如果除了脾胃接受能力有限问题之外,其他再有点什么问题呢?我觉得大家只要补气补血的方向是正确的话,那么就应该坚持吃。随着正气慢慢的充足,实际身体慢慢会恢复的。只要扶正气,这种虚损的人就应该是对他有益的。

今天这个医案我们看着很简单,一个很虚的人受寒了,半个月以后发烧了,朱丹溪给扶正,纯粹是用补药的方法,补着补着,周身出汗了,用补的方法来发汗治好了。看着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病例,但实际上拿到我们生活中来看,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很多人甚至连半个月都不算,半个月组织起来进攻,他这个半个月都不算,有的人是两三个月一放假就发烧,就感冒,这都是像这个病例里这样的患者。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平时别太消耗自己,该休息休息,如果您真的一放假就发烧,总有这种情形,您一定要好好休息了。这是上天给您的警示,平时要服点补药,要扶正气了。那么正气足了以后,您才能够抵抗外邪。这种外邪朱丹溪没写,其实我们说这应该叫伏邪,它潜伏在你身体里面,你身体无法去跟它斗争,所以它一直在里面趴着。应该把正气补足了,把它赶出去,这是我们真正调理身体的方法。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治伤风的医案就讲到这里,这是非常有趣的医案,这是非常经典的医案。

感谢大家收听。那么下次我们接着来给大家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下次再见!

相关文章:

怀山药能散寒吗?

上期回顾

化痰又泻火,用药很讲究

朱丹溪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