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门诊,一个酷爱植物和化石的85
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41903.html中医馆行业的良心和大脑“ 如果你真的选择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技能作为立命之本,那你这一辈子能干的事是无限的,而且不用担心自己的人寿有限而万物无限。 ”■讲述李明清撰稿 桔梗 坊间有传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为何畏之如狼似虎?因为难,学中医难在理论体系的庞大,难在成长周期的漫长,难在身心需要不断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煎熬。然而,就连科班出身都叫苦连天的行业,却有一批跨行大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因对中医的热爱与信念毅然躬身入局,并在岐黄道上行得怡然自得,李明清就是其中一员。 突破门诊场景,从任一理论切入时刻践行中医李明清医院坐诊,日均门诊量+,作为85后的青年中医有如此成绩堪称优秀,然而这仅是他大半天的工作量,医院的门诊主任和病人都曾拿着体检报告过来问诊,他通过舌诊往往短短几秒钟就能准确判断出病情,效率和准确率之高让人惊叹。 李明清并非医学世家出身,也没有中医科班基础,当年半路出家跟师才学的中医,作为一个年轻的外行人是如何做到从零开始飞速成长至此的呢? “实际上并不是我有这个能力做到,是有方法的,但这种方法一定是建立在你静心并每天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你才能慢慢去唤醒出来。”他解惑道。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强悍的辨证能力是行医利器,是很多中医大家的强项,也是青年中医渴求却难以企及的。同为青年中医,李明清也觉得要记忆那么庞大繁杂的知识很困难,但是,他认为初学中医时不要太过担心理论知识不扎实,也不用纠结于哪个方法或哪个辨证角度更好,先找一个点切入,先去行。 缘由为何呢?李明清表示,基于第一个周天世界观的基础,古人在后面创造的世界观中万物都是相对的,在中医或者说在中华文明的整个发展过程很少有绝对定义出现,虽然中医的流派甚多,辨证方法也很多,但是这些都是形同处在一个圆上围绕着一个中心点的,所以选择好理论后只要坚持走下去,会发现走到某个点时它是没有学过或者曾经学过的某个角度产生的东西之一。 李明清在最初学医时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并未选择着手给人看诊,而是选择了《黄帝内经》作为立足点,并将里面的内容落实于生活中。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比如“食饮有节”这点,他给自己制定了几个标准,一是在可以自主选择的情况下,不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比如奶制品、海鲜;二是选择摄入一些温平的、不会让身体产生太多偏性的食物;三是虽然有的食物有偏性,但也可根据季节来食用,比如猪肉,虽然湿但是咸能入肾,他会选择在秋冬摄入,春夏不选或者少选,又比如像辣椒和姜等比较发散的食物,他会在春夏食用,秋冬就少选。 那么,这样会影响社交么?他说完全不会,聚宴上完全可以选择自己不用忌口的食物,如果他人盛情邀请食用的是需要忌口的食物,那他也会欣然享用。 是否按照理论正确地去做都是能获得学医感悟的,有意识地去感受那些温热寒凉的食物给身体带来的变化何尝不是在践行中医呢?正如他所言,“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上往前去实践,做得到是实践了,做不到也是实践了,你没有办法停止,只要你有意识,你一定是在行使中医的基础理论。” 依据清晰的理论体系,从爱好出发学中医褪去医生的身份,李明清还是个植物发烧友,来自全球不同环境的三千多种植物将他的居所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连卧室也仅剩半张床可以用来憩息,“这个是地丁...这个是通草,是从英国的皇家植物园买的,和另外一个通草不一样,因为它是在一百到两百年前被传到欧洲的,形状上和我们现在的通草完全不同...这个是番红花...”他向我们眉飞色舞地展示着,溢于言表的热爱和纯粹。 左右滑动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11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摄影名人吴绍同台湾摄影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