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性寒

肺;膀胱经

浮萍,我以往一直以为是那个泛滥的、叫“水葫芦”的植物,后来发现不是。在查找资料后发现,浮萍较水葫芦则更加细小,漂浮与水面,精神的很。浮萍属有青萍和紫萍之分,而紫萍面青背紫,乃入药用佳之品。我们下文将对“紫萍”进行格物。

图片来自网络

中药书记载,浮萍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隐疹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及烫伤等病症。我们试着对浮萍进行格物,参考古文献,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还不明白小熊是如何分析中药的请看前篇:

妄想一弹:植物为什么可以做药

理论二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有趣三弹:植物的采摘时间、部位对药性的影响

结束四弹:中药炮制如锦上添花

浮萍的生长环境和生理(产地与格物)

紫萍,为浮萍科紫萍属,是多年生的漂浮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池塘和湖泊中常见,其喜欢生长在水田和池塘以及水沟等静止的水体表面,虽根不至塘底,但非常需要塘底肥沃泥土的营养。紫萍在湿润多雨的季节繁殖较快,在水温25-30℃时最为适繁殖。

图片来自网络

其叶状体扁平,阔倒卵形,先端钝圆,长5-8毫米,宽4-6毫米。用手指来做参照物,可知其形之幼小。

图片来自网络

叶面绿色,背面紫色,具掌状脉(能入血脉),背面中央生根,根初生为紫,渐成熟后为白绿色,根冠尖,几乎垂直悬浮于水中。叶本巽位,而其生于水之表,能行气和入血分,故入药后能很好的疏理因气血停滞而产生的水分停留,即对人体浅层水肿应有排解、重吸收入血脉之功。正绿背紫,整体来说是“阴阳调和”之物,但因其生于水,故生性寒。

图片来自网络

幼小叶状体渐从囊内浮出,由一细弱的柄与母体相连。因此我们能见到的紫萍,大多数都是群体生长的状态。下图可以看到这一“细弱的柄”。

图片来自网络

紫萍叶状体有数条叶脉,含少量的淀粉粒,上表皮层以下有许多分层的气室,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气室比下层气室小。这是紫萍能够浮于水面的原因,这种“气室”,则有“浮气上抬”之象。

图片来自网络

在晚秋水温下降时形成冬芽休眠体,母体枯死,所以也有认为紫萍为“一年生”的植株。研究人员发现[紫萍休眠体的产生、萌发和保存研究.李兰芝.海南大学硕士论文.年],氮素缺乏能快速有效的诱导休眠体的产生,较低的温度利于休眠体的形成,较高的温度利于叶状体的生长。这提示塘底泥的肥沃和适宜的温度都是紫萍生长的条件。这也提示我们临床医师,使用浮萍药材的时候,病患身体的气血“底子”和其静息代谢率(基础体温)的重要性。如果病患身体较寒、气血亏虚,这时候产生的浅筋膜水肿,就不适宜单独使用“浮萍”。

图片来自网络

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翼状,内有雌花,雄花2;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雌蕊,子房巨室,具弯生胚珠枚。果实近陀螺状。网上亦未能找到其花与果的图片,是个遗憾。

紫萍为全株入药,生药饮片的样子如下。叶小而少肉质轻,结合其味辛性寒,可升扬达表,利水升清之功。

图片来自网络

历代医家评述按

注:经文均为本草类权威古籍,可有查证。

对浮萍的格物及用法讨论

《本草备要》:轻,发汗,利湿,辛散轻浮。入肺经,达皮肤,能发扬邪汗(丹溪曰∶浮萍发汗,甚于麻黄),止瘙痒、消渴(捣汁服)。生于水,又能下水气,利小便。

《本草求真》:入肝散风、入脾利湿(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因其产于水上,故能以水利水耳。

《本草便读》:发汗以开鬼门,味辛有效,行水而洁净府,性冷多功。轻浮入肺可祛风,行方无定,解散行经能胜湿,到处为家……发汗之功,并于麻黄,但麻黄性温,浮萍性寒为异。

按:总结古人对浮萍的格物及功用的讨论,浮萍体轻气浮,入肺达肤表,解散行经、祛风胜湿;开毛孔以发汗(开鬼门),下水气、利小便(洁净府),发汗力度同麻黄,而麻黄为寒闭时用、浮萍为湿热闭时用。

《本草求真》中“入肝散风、入脾利湿”之说,可供参考,目前“归经肺、膀胱”者,更符合开鬼门、洁净府的描述。

关于使用病证

《本草求真》: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搔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至本经载长须发者,以毛窍利而血脉荣也(风去血荣)。止消渴者,以经气和而津液复也(热去津生)……总皆因其体浮,故能散风,因其气寒,故能胜热。

《玉揪药解》:发表出汗,泻湿清风。浮萍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疗肌肉麻痹,中风瘫痪,医痈疽热肿、瘾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皆良,利小便闭癃,消肌肤肿胀,止吐衄,长须发。

按:《本草求真》提出的这两种适用证,一为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同时有肌肤瘙痒、一身暴热、水肿不消、小便不利,这种证型用浮萍可“疏肌通窍”,“风从外散,湿从下行”是浮萍达成疗愈的过程。而上文两个古籍都提到的“长须发”,亦以风湿闭阻于毛窍为辨证,毛窍利而风去血荣,血方能生发(发为血之余),此非血虚毛弱之证,也是特殊辨证下方能使用。

《玉揪药解》中列举的多种病证,亦需靠上述辩证的基础之上使用浮萍,临床不可不查。

关于禁忌

《本草求真》:若表虚自汗者,其切禁焉。烧烟辟蚊亦佳,但气虚切勿近此。

按:表虚自汗和气虚的人,若使用浮萍则容易汗不止,汗出伤阳,则为不美。

总结浮萍的特性

浮萍,叶面绿色,背面紫色,具掌状脉(能入血脉),叶本巽位,而其生于水之表,能行气和入血分,故入药后能很好的疏理因气血停滞而产生的水分停留,即对人体浅层水肿应有排解、重吸收入血脉之功。正绿背紫,整体来说是“阴阳调和”之物,但因其生于水,故生性寒。紫萍叶状体有数条叶脉,上表皮层以下有许多分层的气室,这是紫萍能够浮于水面的原因,这种“气室”,则有“浮气上抬”之象。叶小而少肉质轻,结合其味辛性寒,可升扬达表,利水升清之功。

塘底泥的肥沃和适宜的温度都是紫萍生长的条件。这也提示我们临床医师,使用浮萍药材的时候,病患身体的气血“底子”和其静息代谢率(基础体温)的重要性。如果病患身体较寒、气血亏虚,这时候产生的浅筋膜水肿,就不适宜单独使用“浮萍”。

总结古人对浮萍的格物及功用的讨论,浮萍体轻气浮,入肺达肤表,解散行经、祛风胜湿;开毛孔以发汗(开鬼门),下水气、利小便(洁净府),发汗力度同麻黄,而麻黄为寒闭时用、浮萍为湿热闭时用。

《本草求真》提出的这两种适用证,一为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同时有肌肤瘙痒、一身暴热、水肿不消、小便不利,这种证型用浮萍可“疏肌通窍”,“风从外散,湿从下行”是浮萍达成疗愈的过程。而上文两个古籍都提到的“长须发”,亦以风湿闭阻于毛窍为辨证,毛窍利而风去血荣,血方能生发(发为血之余),此非血虚毛弱之证,也是特殊辨证下方能使用。

表虚自汗和气虚的人,若使用浮萍则容易汗不止,汗出伤阳,则为不美。

往期文章欢迎点阅:

细说中药——解表散寒药汇总篇

细说中药

清热泻火药总结(卦位)

细说中药

清热燥湿药总结

细说中药

清热解毒药的总结(卦位)

细说中药

薄荷——开金门升扬驱风,解肝郁发汗消积

细说中药

牛蒡——位艮消水利左升,辛散上热苦降气

细说中药

桑叶——搜肝风并抑相火,入络清利补精虚

细说中药

菊花——补水升清平风火,益气阴行土胜湿

细说中药

柴胡——春寒破土香云间,疏木顺腑正气通

细说中药

升麻——调元阳出阴达表,清浊聚阳明脾痞

细说中药

葛根——强艮汲水山泽通,巧用肠胃湿解肌

熊大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