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吴鞠通,一个方子,湿疹荨麻疹汗疱
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311/6947166.html 中医界有一首很有名的方子,叫三仁汤,“三仁”者,是对三种种仁药味的简称,指的是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三仁汤的命名也因此而来。不过,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三仁汤只有三味药,它共有八味药组成。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杰出的医家,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这些家喻户晓的名方就是出自他之手。 吴鞠通还是温病四大家之一,古医家治温病的方子,经他手中再化裁,更加完善灵验。别人称赞他发前人所未发,他谦虚地说,众医家就像木工钻孔,已经钻了九分,我只是在这基础上,透穿了那最后一分而已。 有个朋友,一到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又湿的时候,胳膊上就长疹子,红红的,在皮肤中若隐若现,她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涂抹了药膏也不见效。根据天气的特征,我让她去抓三仁汤来喝,后来她自己说,服药后出了一身汗,第二天红疹就消退了。 夏天爆发的皮肤病,你会发现用三仁汤很多,因为夏天暑热很多,暑热与湿气相勾结,即为湿热,湿热郁积在皮下,就容易长痱子、发毒疹,用三仁汤就很好,它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的湿气,三焦气机通畅了,湿邪也就无处藏身了,而且它祛湿的同时顺带还能清热。三仁汤: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怎么记呢?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三人,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竹,就是竹叶,扑就是厚朴,通就是通草,滑就是滑石,下就是半夏。三仁汤不好背,这趣味方歌念过一遍,永生难忘。杏仁走上焦,可以宣肺,让肺的气机通畅,肺主皮毛,肺的宣发正常了,就可以把身体的湿气通过毛孔宣发出去。杏仁还可以开肺盖,像我们平时泡茶的时候会发现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当你用手把孔堵住,茶壶下面的嘴巴就不出水,当你松开按住小孔的手,壶内气机一流通,水就下来了,这在中医上叫提壶揭盖。肺与大肠相表里,上面肺气一宣通,下面大肠就会往下降,就可以把上焦的湿邪通过大肠排出去。白蔻仁有一种独特的芳香,这种香有什么作用呢?可以醒脾,就是让困倦的脾胃清醒过来,好好工作。脾胃一旦运化起来,该升清的升清,该降浊的降浊,湿气自然被祛除。上焦、中焦的湿热解决了,下焦呢?薏苡仁当仁不让。薏苡仁,是药其实也是粮食,煮饭的时候,可以放一把薏苡仁进去,在古代,薏苡仁是给皇上吃的米,薏苡仁淡渗利湿,能够把下焦的湿气通过小便利出去。通草,听上去类似小草一样,但其实通草完全不像草,它长的高高大大的,叶子像斗笠一样。通草,通也,人体三焦是水湿运行的通道,通草通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可以打通三焦水道,让水湿的流动毫无阻碍。滑石的奇妙之处全在一个“滑”字,李时珍曾说过,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滑石,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滑石粉,有医家说,滑石,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涤荡六腑之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滑石进入人体后会兵分两路,一路向上入到肺,一路向下入到膀胱,肺为水上之源,膀胱主水液的排出,如此一来,它就可以把上中下三焦的湿浊、燥热通过小便涤荡出去。厚朴行气化湿,气机运转不畅,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生湿生痰生水,而气行则湿化。湿气在身体里淤积久了,就会变成粘稠的痰,进而升级为痰湿。半夏是化痰神器,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会用到半夏,人体的痰湿就像黏在碗筷上的油腻一样,半夏就像清洁剂,一去到体内,那些痰浊就会化开,像清洁剂一去到碗里,油星就会溶解。最后加一点竹叶,竹叶可以清热,可以利尿,可以把周身的湿热通过小便利出去。对于这个方子,徐大椿盛赞,“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你看,三仁汤里几乎没有什么大苦大寒的药,主要是祛湿利水的药材,所以三仁汤是以祛湿为主,兼以清热,凡湿邪大于热邪导致的各种皮肤病,这种皮肤病呢,一到夏天就喜欢爆发,像湿疹、荨麻疹、汗疱疹、痤疮、带状疱疹、水痘等等,就可以考虑三仁汤的思路。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呢?中医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舌苔,舌苔是胃肠道的一面镜子,如果舌苔白白的,厚厚的,就可以用,如果舌苔发黄,还要加入少量清热的药物。三仁汤的妙处在于,通过上焦宣发,中焦芳化,下焦淡渗,使湿浊能流通下行,就是从根源上治皮肤病。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7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记忆bull广州清代外销画中的丝织
- 下一篇文章: 42批次质量抽检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