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暖春,北京中央公园里,一位短发的女孩正百无聊赖的坐在石凳上,四处打量着过往的行人。

当时的中央公园自年改建之后,成为了新青年男女约会相亲的风雅场所,有着“新学”背景的人大多聚集在这里,进行着各种社交活动,无论白天晚上都显得十分热闹。

身为北京女高师的女性教员,唐筼自然是新女性中的佼佼者,短发蓝裙,不施粉黛,自有一副大大咧咧的气质。但就算是这样的她,当下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毕竟,中间人告诉她,她要见的这个人,虽有大才,但性格乖张,如果言谈有冒犯之处,还请唐筼多担待。

正暗自纠结的时候,唐筼远远便看见一个人,如鹤立鸡群一般,挺着笔直的脊梁,便这么直直的朝着自己走来。

唐筼连忙矜持的转过身去,心中不忘暗自揣度:为什么这人的脚,看上去有些瘸?

来人姓陈名寅格,字鹤寿,时年36岁,是清华大学“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位巨头一位是梁启超,一位是王国维。

他的同学是国学大家吴宓,和陈寅恪相逢于哈佛,引为知己。

他本人,先后就读于日本巢鸭弘文血缘、上海复旦公学、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后又在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和苏利文。至年,陈寅恪已经积蓄了各方面的知识,可轻松阅读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乃至西夏、英、法、德等八种语言也不在话下。他国学基础之深厚,国史之精熟,兼以贯通中西的眼界,使之年轻轻轻便已成为一名知名学者。“青年才俊”四字,当之无愧。

然后这样的他,在年的中央公园,见到唐筼之后的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的道歉,解释说自己脚瘸是因为早年留学长期穿着不合脚的皮鞋所致,随后他有些紧张,不知道面前这个女孩会是何等的反应。毕竟,他没什么恋爱经验,对于女孩子的心事,他一窍不通。

唐筼莞尔一笑,反倒觉得这人诚实可信。

年,38岁的陈寅恪和30岁的唐筼在上海喜结连理,共缔偕老之约。

陈寅恪的家族是义宁陈氏,祖上一门五杰,为中国近世模范人家。

祖父陈宝箴,21岁中举人,后看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捶胸顿足,自此弃笔从戎,跟随曾国藩、席保田,而后成为维新志士,为挽救国之危难四处奔走。变法失败后,陈宝箴被贬官归家,永不叙用。

父亲陈三立,幕后运筹帷幄,主持了湖南变法运动,与谭嗣同一起,被称为维新四公子。年,陈三立的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助溥仪建立了伪满政权,陈三立大怒,痛骂郑“背叛中华,图功利”。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三立倔强的既不逃难,也不投降,而是绝食五日,抵死不从,最后忧愤而死。

陈氏一门,可谓满门忠烈。

在此家族背景下,陈演恪携妻唐筼,在整整八年的时间里颠沛流离,一边躲避着日军的兵锋,一边坚持治学,从未间断学术。年,日军占领香港,恰好陈寅恪正滞留在港,被日军逮个正着。日军不断上门拜访,先后许以重利,陈寅恪却始终不为所动,哪怕生活清贫,却始终不曾辱没“义宁陈氏”的门风。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寅恪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当时的陈寅恪,眼睛已接近失明,又在某次外出时不慎摔断了腿,身体已接近极限。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呕心沥血,出版了多部专著,为学术界在魏晋南北朝的史学研究以及梵学开创出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历史并不如影视剧那样充满了传奇和演义,其本质并不如何有趣。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历史感兴趣,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精力去研究历史,又感兴趣又有精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对于这样一门“隐学”,陈寅恪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突破,为后人指明研究的方向,这份心志与远见,可谓珍贵。

在近代史上,所学如此之杂,如此之精,博而又通的人,陈寅恪可谓第一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寅恪毕生所藏毁于一旦,忧愤之下,抱病在床,但他仍以文人的铮铮铁骨,以自己口述,发妻唐筼记录的方式不停撰文反抗施于他身上的种种不公,直至最后。

年10月7日,陈寅恪在广州离开人世;同年11月21日,唐筼追随他而去。相伴一甲子的才子佳人,终得同归。

君若远行,妾当随之。

通草,一种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常见野草,虽不招摇,却为草中君子,自有傲然气。其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合水煎服,可通气安心,解胸热心烦。

此草用途甚广,又随处可得,润物无声又挺拔自强。虽连连霜雪侵逼,却仍不能让此草失色分毫。

待得来年春至,它必定破土而出,就此,撑开一片遥遥好风景。

乾恒老号商城欢迎选购

专属客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y/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