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反映清朝人民生活场景的通草水彩画,曾经是老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后来,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相机手机相继出现,通草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后似乎也消失在大家的记忆里……

年后,广中路小学校长李晖延一次偶然在广州博物馆发现了通草画,瞬间被它的艳丽深深吸引,于是学校立即开展了有关的项目研究,将这门手艺再次挖掘出土,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承通草画的技艺。如今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还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草画

因为颜料使用了水彩,通草画又被称为通草水彩画。

通草又称通脱木、木通树、天麻子、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原产自华南和台湾,是制宣纸的原料。将茎的中心组织取出,以削苹果皮的方式将茎切成薄薄的一层,晒干后可制作为通草画的画纸。但是画纸脆薄易断,不易保存。

今日上午,广中路小学举行了《通草学堂》新书发行暨通草学堂博物馆开馆仪式。

《通草学堂》新书的发行记录了广中路小学这些年来如何与通草画结缘以及在通草画研究中所走过的历程;而今天正式开幕的通草学堂博物馆更成为了为学校、社区居民以及向各界人士宣传通草画这一传统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在开馆仪式上,广中路小学把从外地引进回广州的通草画原材料——通脱木介绍给广大的市民和学生,还邀请了原越秀区少年宫生物班的杜宏安老师来向大家介绍通脱木的种植方法。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通脱木,学校还组织社区的居民与学生一同种植通脱木,这样为通脱木重新回归到广州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嘉宾为脱木培土

嘉宾们把通草交予学生们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生动地了解通草纸的制作方式,学校特别精心安排了一个“通草变变变”的节目,小“通草”的演绎滑稽可爱,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通草画博物馆

据小e了解,通草博物馆作为全广州第一个由学校、街道、社区三者共同合作创办搭建的广府文化博物馆,从筹备到修建历时一年多,承载了广中路小学全体师生及广大社区居民对广府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为我们喜爱广府文化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李晖延校长与嘉宾在博物馆外击鼓庆祝

通草学堂博物馆外景

“通草水彩画”是广府文化遗产之一,都府社区辖内广中路小学一直致力于传承通草水彩画这一技艺、自觉地保护和弘扬广府文化。如今通草学堂博物馆建立完工,记录了广中路小学从9年以来对“通草水彩画”的技艺传承与研究的历程,从最早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到人物古画的临摹,这里展现的都是学生对于传统广府文化传承所作出的努力。既成为了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也成了现代通草画摸索学习的发源地。当初展示清朝社会场景和人物生活的通草图现在就是向市民展示新时期少年儿童眼中的广府遗珍。

通草学堂博物馆内置

来自广中路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温欣瑶和郭倚君小朋友在接受小e采访时告诉我们,她们制作扇形系列的画作一般要两个人分工完成,一个人负责前期的打稿和勾边,另一个人就负责后期的上色。仅上色的时长就要1个多月,看来完成一幅通草画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呢,这些小朋友们真是棒棒哒。

广中路小学的校长李晖延在揭幕仪式上致辞表示,在通草画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市民知道了解它。被找回来的通草画现在用以展现现代童真和青少年的风貌,学校里参与通草画作的小画师们都具有国画的艺术功底,学校能借此博物馆为载体和平台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才能。感谢街道和社区的支持,扩大了教育平台,希望大家能一起来认同它,喜欢它,传承它。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