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通草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 2、《本草从新》:“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退热催生。” 3、《得配本草》:“泻肺气,利阴窍,下五淋,通乳汁。能使经络流行,营卫通畅。” 4、《雷公炮制药性解》:“与木通同功,特泻肺明目,退热行经,下乳通结,力尤胜之。” 5、《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6、《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7、《本草备要》:“白色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8、《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9、《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 10、《主治秘诀》:“泻肺。” 11、《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12、《中药大辞典》:“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13、《中华本草》:“清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竹节参皂苷、通脱木皂苷等,还含有多糖和氨基酸等。 2、作用:本品有利尿、增加尿钾排出量、促进乳汁分泌、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解热等作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11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适合坐月子期间喝的四种汤,营养下奶又不容易发胖,产后妈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