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恢复开馆,新展“云裳花容——馆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销画展”也揭开了神秘面纱,与观众见面了。

00:59

据悉,在18、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的生产集中在广州十三行,有布本油画、象牙画、玻璃画、通草水彩画、纸本水粉画、线描画等,种类多样,而且所描绘的题材极为广泛,反映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谓当年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全景图。

其中,不同身份的中国女性是外销画家非常热衷描绘的对象,十分畅销。

女性题材绘画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留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而清代外销女性题材画是专为出口而作的商业绘画,和中国传统的宫廷仕女画、文人仕女画风格迥异,既有东方情趣,也吸收了西方人的审美和绘画技法。

非常难得的是,外销画里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官宦、富贵人家的女眷或美人画,呈现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东方丽人形象,也有普通的手工艺人和劳动女性及从事曲艺杂耍行业的女性形象,受到西方人的欢迎,大量绘制并外销,堪称西洋镜里的中国女性图鉴。

精彩展品一览

皇宫、官宦家庭中的女眷形象

19世纪通草水彩官员女眷图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19世纪末菩提叶水彩官员女眷图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19世纪外销画中的皇宫、官宦家庭中的女眷形象及生活,有着精致的东方面孔,柳眉樱唇,衣着和配饰华丽,住在精致的庭院里,家居考究,充满了浓浓的异国情调,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上层社会女性及其生活的好奇,延续了马可波罗时代起西方人对中国具有的神秘、富庶印象。

清末象牙板仕女挂画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优雅动人的女乐师

19世纪通草水彩女乐师图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曾以“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诗句来形容因十三行贸易繁荣而带来的富庶,由此在十三行商馆周边出现了大量满足商人生活需求的店铺和娱乐场所,在19世纪的广州街头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戏曲、杂技表演。

此外,广州十三行行商时常设宴款待外商、大班等,每有外使访华,往往也安排中国的戏曲表演。更有女子家班,供家中女眷消遣。这些从事曲艺表演的女乐师,精通各种中国乐器,曲艺精湛,姿容姣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情调,因此也成为外销画师的描绘对象。

养蚕、纺织、种茶的劳动女性

19世纪通草水彩女性制丝工序图(牵经)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18、19世纪,茶叶、丝绸、瓷器是中西方贸易大宗商品,经广州十三行大量输出海外。以茶叶、丝绸、瓷器制作为主题的外销画数量非常多,从中可见女性除了参与传统的农耕稻作劳动之外,还参与了茶叶采摘、加工、销售,采桑、养蚕、织丝等一系列工序,间接地参与了广州十三行贸易。

19世纪中后期通草水彩图册之女性挑柴图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19世纪通草水彩湘云醉酒图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

在外销画中也出现了中国戏曲文学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如《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最早在年5月,《中国丛报》上就发表了德国传教士郭实拉介绍《红楼梦》的文章。《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ColemanBridgman)于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期刊,是当时西方中国观的重要来源。广州是这一时期东学西传、西学东渐的前沿地。

展览信息:

云裳花容——馆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销画展

展期:年5月26日至7月12日(逢周一闭馆)

地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三楼展厅

温馨提示:

1、展览实行门票预约,所有进馆观众均需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1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