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9日讯(记者冯爱华通讯员濮璇璇)飞针走线、刀刻手撕、挥毫泼墨……18日,汉阳江欣苑社区好不热闹,30余位非遗传人汇聚一堂,现场展示汉绣、剪纸、挑花、书法、通草画等非遗技艺,助力武汉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王子怡绣制作品。王子怡是汉绣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的弟子,年外交部在蓝厅举办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时,她以汉绣为媒展示荆楚文化特色。谈起武汉正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她感觉深受鼓舞,“几年前,曾经有一位法国时装品牌设计师被汉绣吸引、专程来武汉学习。”王子怡说,汉绣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汉绣独有的艺术风格,不仅在漫长的历史中流传下来,在国际上也广受欢迎。“如今,武汉奋力创建国际化的城市品牌,我们传承人也不能落后,要以非遗为载体、向世界讲述武汉文化。”刘旻展示剪纸作品。剪、刻、撕、烧、立体、刺绣,剪纸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刘旻手中玩出新花样。刘旻是武汉剪纸传承人,除了剪纸的基本功剪、刻外,刘旻承自父亲“刘泥巴”的剪纸技艺已炉火纯青:撕,手撕出的图案边缘有“毛茸茸”感,动物形象更逼真;烧,用线香烧出剪纸轮廓,多用于表现书法作品的质感;立体,平面剪裁之后,再以镊子弯折、使之变立体;刺绣,运用盘金绣、掐丝、缠丝等手法,丰富剪纸作品的色彩、立体感和表现力。刘旻介绍,父亲和自己都曾多次走出国门,赴法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我在新西兰一所小学教学生剪纸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都说想来中国看一看。”汉绣传人汇聚一堂。活动现场。据介绍,在江欣苑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已有50余个非遗项目在此“安家”,园区带动上千人就业,9所大学在园区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和产品研发基地。像这样生机勃勃的非遗聚集地,在武汉还有吉庆街、户部巷、叶开泰中医药街区、汉口汉绣圈等等,它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传承、保护、弘扬与民众的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让古老的非遗活在了当下,也为武汉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独树一帜的文化桥梁。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1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