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也在等待。

羊城记忆丨第5期

×

乞巧节

我知道,今天会有很多人在满大街撒狗粮。

但是我一点也不羡慕他们,

因为我相信,

我的那个人,就在珠村等着我。

珠村,只是广州众多城中村的一个,但是要说起七夕,它肯定是广州最热闹、最美的一个村。很多人远道而来,只是为了在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到这里走走逛逛,遇到一个人。

在广九铁路与中山大道之间,就是珠村。这是一条有着八百多年历史得古老村落,勤劳与手巧,是它的代名词。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珠村就有了乞巧节,是旧时未嫁的少女通过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向“织女七姐”祈求幸福的美丽日子,又名“七姐诞”。

在“七夕”的前两三个月,珠村里未嫁的姑娘就开始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

她们还会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等待它慢慢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就会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

到了初六晚、初七晚,一连两晚,这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自三更至五更,连拜七次。

拜仙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大概是珠村人的骄傲吧。

早在明清时期,珠村就已经盛行“摆七娘”。珠村的女子们做“七娘”秀各自的巧手,男子们则借物看人,若是一见钟情,便托媒说亲。“摆七娘”,就是珠村人婚姻的一座桥梁。

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就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

博物馆里的塑像就一直记录着珠村过往的种种姻缘。

在珠村,喜结姻缘的新人们,定情也是充满仪式感的。金衩簪翠黛,鹊桥高架夜,珠村女子化淡妆、着新衣,恭恭敬敬地在祠堂祭拜。

而后,玉镯腕中藏,罗衣递暗香,闺房中她们梳妆打扮,再听家中妇人的细细嘱咐。

那迎亲的男子,若是富人家,则登堂行大礼,拈香小鬟侍,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去迎娶新娘子。

若是穷人家,也要一式古时装,顶礼告上苍,感谢七娘赐给他如此温柔手巧的女子。

相爱的眷侣,迎着初秋的风,喜气洋溢,一路上雅乐高鸣奏,引旁人羡慕。

邻里街坊们也跟着热热闹闹,琼宴望亲尝,调侃笑哄堂。

“牛郎织女”的爱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如今,珠村里少有这么大的排场了。但是,珠村人对于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从没有停止过。

乞巧苑公园里的两株祈愿树,每到七夕前夕就会牵挂着不少红丝带,盛满了心愿。

沿着湖边,走上鹊桥,湖边绿树草坪垂柳随风,不知道你的那个人是否也在这里。

穿过鹊桥,来到七娘阁,会有人在里面猜字谜,说不定,猜着字谜,就能遇到她呢。

汉服体验、猜字谜、投针验巧、穿针斗巧等,都是珠村乞巧节传统的活动,世代相传,历久不衰。

今天广州的天气仍是下着雨,但对于珠村的人们,没有什么,比乞巧,更让人动情了。

微广州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顾问: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汪旭东律师

商务合作:youliao(







































白癜风中医疗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