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三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电荷 电荷 l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l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n摩擦起电 u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u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u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u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n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n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l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n使用验电器。 u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u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u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n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n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l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n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n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摩擦起电 l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但整个原子呈中性。 l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摩擦的两个不同物体同时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l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l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l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导体和绝缘体 l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等。 l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l“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l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电流 l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自由电荷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 l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l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l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l电流的三种效应①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②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磁继电器等。③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电路和电路图 l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l电路元件的作用: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l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断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 l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l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电路和电路图 l由电路图连接实物:首先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其中开关S应是断开的。若有滑动变阻器,应将其滑片P调到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端。 n若为串联电路,可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各个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n若为并联电路,可先选一支路与开关、电源和干路上的其他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联在该支路上;也可先把并联部分按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接法接好,再从分叉点和会合点与开关、电源连成回路。 n若为混联电路,可参照串、并联的方法连接。 n按连接顺序检查,确定无误后,可试触开关,看看有无异常,如有问题可断开开关检查。 n实物图的连接中,要注意每个元件的位置和它与电路图中符号位置的对应关系。 l由实物图画电路图:参照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时,要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元件,要分清元件间的连接关系,要画成规则的方框图(导线要画直,拐弯处要画成直角)。 识别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方法: l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就是串联,否则就是并联。 l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类似于物理课上所介绍的方法) l识别不规范的电路过程中,不论导线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l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为安培(安,A)。 电流的定义式: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l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l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l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l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无法估测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可先用大量程试触,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常见的电流(估计数字):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l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l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l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l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无法估测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可先用大量程试触,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常见的电流(估计数字): 图片 全景 整理I编辑I小新 版权归优能中学罗昇 如有侵权I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喜欢本文,请随手点赞,欢迎分享朋友圈,期待下方出现你的留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2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河南中考说明与检测的新变化
- 下一篇文章: 干货物理知识点电流与电路,中考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