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芜湖三画中最神秘的通草画
“铁画”、“堆漆画”、“通草画”作为“芜湖三画”驰名海内外。而“三画”之中的“通草画”更是鲜为人知,它就如同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通草画是经由植物通草加工制作为各种精美的画幅,具有色彩亮丽、栩栩如生的独特艺术之美。 今天芜湖档案小编就带您了解“通草画”的艺术魅力! 前言 通草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晋惠帝正月赏宴,百花未开,即“令宫人翦五色通草花”,以助酒兴。当时的人们称这种以通草制作的花为“通草”。以后,通草就成为民间的工艺。过去妇女们也盛行头插或佩戴通草额习尚,正如王睿诗中所说:“通草头花柳叶裙”。 “通草画”的主要原料通草画主要原料通草,又名通脱木,为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通脱木的茎髓一根直径约两厘米、长约十多厘米圆柱形的白色物体,拿在手里,质地轻盈,有点像泡沫。这些茎髓在手工剖削成的切片,那一片片薄而半透明就是通草片,所谓通草画就是在这上面的绘画。 芜湖“通草画”的由来 通草花演变成通草画,是以苏州为最早。不过,苏州的通草画是用通草堆砌起来的,严格地说起来,应叫“通草堆画”。而芜湖的通草画主要是剪贴而成,它是年由当时芜湖羽毛扇社画师谢醴泉在吸收苏州通草画的技艺基础上创制而成。 谢醴泉,晚年自号白水老人,出生于一八九三年。年轻时曾就读清华大学,不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擅长于国画和制作通草花。 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指引下,六十三岁的谢醴泉,看到芜湖铁画、堆漆画先后创制成功,不禁意气风发,经过他不断地思索与试验,创制出了“通草画”。“通草画”吸取了广州、贵州通草画的优点,以苏州通草画艺术为本底,发展成具有芜湖传统文化特征的手工艺术,后成为与铁画、堆漆画相媲美的“芜湖三画”之一。 精制的“通草画”工艺 通草画,其制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剪,不论是花蕊蝶翅、凤冠绨带,或是亭瓦楼砖、山峰树丛,都要通过艺人用灵巧的双手一下一下地剪出来。这是制作通草画的基础,技术要求较高,稍有疏忽,便会出现“败笔”。 其次是贴,这是细心之活,就是把剪出来的东西一个一个地贴在木板画幅上,构成画面的草坯;再次是着色,其法犹如画国画,需要色彩鲜艳,浓淡远近,层次分明;最后是装配,即在画幅上镶上精制木框,一幅栩栩如生的通草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现又发展为用双层纱贴即把花鸟鱼虫等形象黏在前后两层纱上,产生纵深的感觉,更富表现力,可做家居装饰。 通草画一般以表现花鸟为最佳,但在谢醴泉与他的徒弟们的努力下,也创作过《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等人物作品,这些画,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特别是用通草制作的《牡丹》画,花蕊点点,花瓣叠叠,色彩自然,远看是画,近看是画,亦花亦画,别具一格。 图为“通草画”仕女图 自通草画创制成功后,芜湖民间就传出这样一句话:铁画储,漆画吴、谢醴泉的通草画跟在后,三画出芜湖。“芜湖三画”也由此形成。 芜湖“通草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宣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寓意丰富的美好的艺术形象,在装点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积淀的积极价值取向。同时,它本身也是历史文化的一丝记忆、一份基因,融入了区域文化的整体之中,成为展示芜湖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表征。 来源:芜湖市档案局官方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完整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之中药学专
- 下一篇文章: 催奶神药猪蹄通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