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通草花是以盛产于云南一带的通草为原料,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粘花、做叶子、传干子、载盆或装镜框、整理等多道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

通草花是以通草纸制作,质地柔和、色调秀雅,可与真花媲美,被誉为“不谢之花”。古代人们对通草花十分喜爱,因此常常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如宋苏轼的《四花相似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通草花历史

扬州工艺花制作历史悠久,在民间植根尤深。清初,扬州工艺花艺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对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大胆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扬州通草花,是扬州乃至中国工艺花制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康熙年间,制花艺人庄生为两淮盐政官衙制作了通草房仿真盆景,被孔尚任赞为“天工”。康乾时期,扬州通草花成为贡品。然而这种工艺难度太大,只为少数人掌握,不久便失传。

年,著名制花艺人钱宏才在没有历史遗存实物和资料的情况下,受其它姊妹艺术的启发,通过观形、采真,研制出“胭脂上翠”、“盛世之裔”两盆通草菊花,在菊花会上与真菊花同列展出,令观众难辨真假。

▲钱宏才制作的通草花作品

《菊花》

▲钱宏财制作的通草花作品

《灵霄花》

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选扬州菊花、杜鹃、天竹、凌霄、琼花、腊梅、牡丹等10盆通草花盆景用于陈列,人大代表们称之为“不谢之花”。

▲通草花《琼花》盆景

年,钱宏才和戴春富两位艺人合作,又创作出一幅半立体浮雕式的通草菊花挂屏《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自此,扬州通草花技艺闻名遐迩。通草花艺人钱宏才的通草菊与剪纸艺人张永寿的剪菊、女画家吴砚耕的画菊并称为“扬州三菊”。

▲通草菊花挂屏《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通草花特点

通草花的制作十分繁难,从花瓣、花叶到花茎、花盆无不需制作者悉心揣摩,求准求精。其最显著特征是“以假乱真”。

它以艺术的手法充分展现出各种花卉的美丽形态,可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审美需求,被誉为工艺花中的“阳春白雪”。

▲戴春富通草花(菊花)盆景

通草花能媲美珠宝翠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作通草花所使用的“通草纸”。通草纸是明代纸名,原材料是通脱木,也叫木通树,按郭璞注释:“草生江南,高丈许,大叶,茎中有瓤,正白。”通草纸的制作方法是剥开内瓤采髓制作薄片,再将薄片加工成纸,所以严格意义上讲,通草纸与莎草纸(古埃及的一种纸)一样,不是用造纸法制成的纸,它们都是用物理方式制成的纸,同样,它们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功用,并延续至今。

▲通草纸

通草纸有一种特殊的性能,即遇水的部分会立刻凸起,待干后也不会恢复原状,并且比绢更容易作画、染色,所以无论是造型还是色泽,都比绢花更加逼真、艳丽。这种特性使得在明清晚期的江南,通草纸制作的通草花十分流行。在《红楼梦》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记载,元妃回荣国府省亲是在冬季,树上没有花也没有树叶,荣国府便用通草纸做成花朵和树叶粘在树上,以制造一派富丽华贵的气氛。

▲通草花《桃子》

通草花制作技艺融汇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诸多理念,融入了制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每一件成熟的作品均可达到形神兼备、活色生香的艺术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实用、收藏和文化艺术价值。

通草花传承

钱宏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钱宏仁自幼酷爱通草花的制作技艺,深得家父钱德云和长兄钱宏才的嫡传,全面掌握了通草花的制作理论和技艺。他制作花叶、茎纹均能手工成型,且每根毛刺、倒钩也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钱宏仁(左二)

戴春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戴春富熟练地掌握了通草花的制作技艺,通过“捏、捻、搓”动作,制作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他首创“拉花”工艺美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受到各方好评。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戴春富

周春涛,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创作的作品新颖细腻,精巧、色彩雅致唯美,充分体现了通草花的高雅情韵,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转化成用通草花呈现“画立体”的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周春涛

目前,通草花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宏仁、戴春富,这两位年迈体弱的老艺人在努力的维持着这项技艺的传承传播。仅有一名97年学生王蕴玉跟随戴春富老先生学艺近十年。为了改变传统技艺无人传承的现状,近年来,扬州加大了对濒危项目的扶持、宣传力度。师从钱宏仁、戴春富两位老先生的周春涛也于年被评为扬州市第五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并创立了自己的通草花艺术研创工作室。如今,钱宏仁老先生周围更是聚集了一批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对通草花感兴趣的研究者、学习者,可以说扬州的通草花制作技艺通过这些年轻人打通了传播的途径。

▲王蕴玉通草花作品《缘》

扬州通草花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形象优美,以假乱真,深刻蕴含了人们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和中华民族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她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一朵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

更多非遗介绍,请持续







































白癜风的症状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