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方治疗痹症
女,42岁。 首诊.02.08腰骶及左侧下肢外侧疼痛半年余。近半年余,腰骶部、左侧下肢外侧疼痛,麻木,脚底麻木,大脚趾疼痛,自觉筋短,艾叶水泡脚后减轻,有时膝盖困痛,与天气变化关系不大,纳眠可,吃凉的胃中不适(平时空腹吃水果即不适),大便3-4天1次,小便调,口不干苦,怕冷,不出汗,腿易凉。月经(-),用活血药后月经量多,半月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紧。 枳实15g白术15g茯苓20g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9g通草6炙甘草6干姜10g大枣3g7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症状明显缓解。家人有腿疼的,剩余的药让家人服用了。今日介绍他人来诊,言及于此,才知此事。 以前形容疗效快的,说一剂知,二剂已(两剂就好了),甚至效如桴鼓(一敲就响,立竿见影),覆杯而愈(喝了药放下杯子的工夫,病就好了)。虽然我们都希望见效快,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这样的,而且有些疾病也是快不了的。同样的方子,对这个人有效,对另外一个就不一定有效。只有病机一样,证型一样,病情的程度也一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本例相对来说,病情是比较单一的,舌、脉、症状,都指向寒证。脉细多有血虚因素,紧主寒证,药虽十一味,但包含了三个方子,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当归四逆汤、甘姜苓术汤。辨证还是不够精准的。只是根据腰骶及下肢外侧疼痛选用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当归四逆汤是血虚受寒,甘姜苓术汤是寒湿下注,抓住寒与湿两个特点即可。三方原文如下: 《桂枝古本伤寒杂病论》: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飱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者,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黄帝内经》痹论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以痹症的预防与治疗,除了增强体质外,还需防寒保暖,避免汗出当风,久居湿地,也就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11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鹏说药材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适合种植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