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我有幸参观过一次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当时就被这个博物馆里面丰富的藏品所震撼和吸引,更有意思的是在王恒先生的亲子讲解和允许下我还触摸和把玩了一些留声机和八音盒,听着那充满沧桑质感的动人旋律,仿佛能瞬间穿越百年光阴。迪士普音响博物馆于年12月建成。座落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夏荷路1号花园式的迪士普科技园内,拥有平方米展区面积,是国内首个以声频系统发展为主题的博物馆,开创了国内声频行业主题博物馆的先河。博物馆的筹建者王恒先生既是企业家,同时还是资深的音响发烧友与收藏家,这两个兴趣爱好的延伸,成就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音响博物馆与十三行历史博物馆。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让王恒先生碰到了从十三行出口到欧洲的一件广彩,望着这件来自两个多世纪前精美绝伦的物件,他的思绪万千,发自内心深处的为古人的智慧叹服。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毅然决定收购这些流失在世界各地的十三行文物,想尽办法把他们带回广州。刚开始他只收购广彩、广绣,后来发现还有很多十三行出去的文物,例如通草画,精致的原木家具等等,越收品种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年,王恒先生和夫人将十余年来从世界各地购买回国的一批历史文物共计件无偿捐赠给正在兴建中的十三行博物馆。这批捐赠品包含了广州彩瓷件、广州刺绣、象牙扇、银器等杂项件,家具件,还有通草水彩画件共计幅。这些藏品不仅对十三行博物馆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广州历史的深入研究亦有重要价值。从事着专业电声行业的王恒先生,还陆续通过国外拍卖行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地的八音盒、留声机、收音机等物件。以往,这些收藏大多会陈列于王恒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但日积月累的庞大数量,场地已不敷使用,加上接待很多客户时,他都会向大家介绍这些古董音响,他发现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但绝大部分客人都不太了解近代世界音响发展过程中的这段历史,更从未见过这类古董音响藏品。于是,王恒先生萌生了在工厂园区打造一座博物馆,更好地保存和分享这些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近代世界音响发展史。

说起收藏音响的渊源,王恒先生说:“我大学主攻的是电声专业,一直到现在都是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前开始收藏音响。相对而言,我个人对机械原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计算机等了解都比较透彻,有了这些巩固的基础知识,再去收藏,整个链条就完整了。这些藏品很多人以前都无缘见到,像钢丝录音机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甚至国内很多资深业者也没见过,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就想成立一个博物馆,填补我们那些缺失的记忆。”

迪士普音响博物馆核心区是由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徽派祠堂构成,为展馆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馆内分为八音盒展区、留声机展区、收音机展区、音响展区、照相/摄影机展区等,整个展馆不仅陈列展品涵盖整个音响发展历史的丰富阶段的代表器物,还特别收藏展示了众多历史国产音响品牌,其中包括收音机、电唱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展现了脉络清晰的国产音响制造业发展史。

木结构祠堂为三进格局,高度为10多米,长度37米,宽度14米。该木结构祠堂占地四百平方米左右,有68根柱子。在木结构祠堂正中,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在该木结构祠堂柱子上,王恒先生将以往收藏的10多幅古对联、牌匾考究地装点上,让木结构祠堂更加古色古香、唯美。

为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使命、推动行业发展而建立的迪士普音响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声学科普基地、“广州市科普基地”、“广州市白云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与广东省科普中心“共建体验式科普基地”,也成为了广州文化收藏新地标。

矗立在博物馆中间的“贪德堂”的徽派古祠堂,贪字的书写少了一点,而德字却多了一点,寓意源于迪士普的经营理念“贪少一点,德多一点”

罩得住大师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