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二金汤,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

鸡内金五钱、海金沙五钱、厚朴三钱、大腹皮三钱、猪苓三钱、白通草二钱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功效

清利湿热,行气利水。

主治

夏秋疸病,湿热气蒸,外干时令,内蕴水谷,必以宣通气分为要,失治则为肿胀。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方解

鸡内金性味甘平,《医学衷中参西录》谓:“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海金沙性味甘淡寒,功用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两药相合,有清利湿热、消积排石的作用,为君药。厚朴、大腹皮理气消胀、通腑导滞,猪苓、通草利水消肿,四药共为臣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利水之作用。

名医经验

熊继柏教授用该方治疗臌胀属水湿停聚者,表现为黄疸兼有腹胀、下肢肿胀和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伴有腹水及梗阻性黄疸。大便秘结者合茵陈蒿汤加强通腑导浊以退黄;舌苔黄厚腻、胸闷脘痞,合甘露消毒丹加强芳香化湿以退黄;小便不利合四苓散加强利水消肿以退黄。若有肿瘤可用三甲散(鳖甲、牡蛎、炮穿山甲或鸡内金)软坚散结以控制肿瘤之生长。[尹周安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重症肝病用方思路与经验举隅。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39(7):-.]

临床应用

案1腹胀(江尔逊医案)

柴某,男,56岁。年5月15日初诊。患迁延性肝炎7年余,曾反复2次,常腹胀,近半月来腹胀甚,医院诊治未效而来诊。现症:腹胀甚,频矢气,目睛、皮肤发黄,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予二金汤化裁:海金沙15g(冲服),鸡内金10g(轧细冲服),厚朴30g,大腹皮15g,通草10g,茯苓30g,茵陈30g,金钱草30g,郁金10g,藿香梗15g,佩兰15g,丹参15g服3剂,腹胀稍缓,腻苔略退,即以上方进退,共服27剂。腹胀除,黄疸退,改予柴芍六君子汤和二金汤化裁,以巩固疗效。

原按该病人之慢性肝炎多次反复,而以腹胀、黄疸为主要症状,其病机颇与鞠通之论述相符。江老在二金汤基础上重用厚朴,加用退黄、化浊、理气、祛瘀诸品,以加强消胀、退黄之作用,恢复脏腑气化功能,使多年之临床症状得以解除。[江长康,江文瑜。经方大师传教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案2肝硬化腹水(江尔逊医案)

周某,男,37岁。病人5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经治疗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近因夜读劳苦而发作,出现腹胀、黄疸、疲乏、心烦、失眠等症而住院。入院查体:肝脾肿大、质硬,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功能:黄疸指数21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快速反应,血清麝浊试验14.6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18.2单位,总蛋白60g/L,白蛋白34g/L,转氨酶单位,乙肝表面抗原大于1/16;血小板计数62×10L;大小便均偶见红细胞(+)。B超:胆囊稍大,脾大;同位素扫描:早期肝硬化。西医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门脉性肝硬化腹水。予以保肝、利尿、退黄疸之西药,效不显。遂请江老会诊症见:疲倦乏力,心烦失眠,口干苦不欲饮,牙龈出血,鼻燥,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胀气,叩之有移动性浊音,小便黄少,大便先干后,舌质红、苔薄白,脉濡证属肝郁脾虚、气机阻滞、湿热蕴结。予二金汤合小柴胡汤、茵陈四苓散化裁:海金沙20g,厚朴30g,通草10g,猪苓10g,柴胡10g,天花粉10g,黄芩10g,南沙参15g,甘草3g,茵陈30g,泽泻10g,茯苓15g,白术6g,广三七粉6g(冲服)3剂后,腹胀减轻,腹围缩小3cm,尿量增加,精神好转,纳增,牙龈出血已止,黄疸稍退,惟口干苦、失眠尚较明显,舌红苔薄,脉濡。方已中的,气机渐畅,但湿浊未尽而阴津不足之象已露端倪。守方去白术加石斛20g、酸枣仁15g、知母15g,以护阴。服7剂,腹胀基本消失,黄疸明显减退,小便清长,尿量mL/日左右,精神佳,纳食可。仍以上方为主,逐渐撤去利水之药,加入养阴退热之品。服用2个月余,肝功正常而出院。

原按该病人劳倦伤脾,脾虚则肝木乘之致内伏之湿热复生。初诊时,湿热内蕴,腹胀势急,予二金汤合小柴胡汤、茵陈四苓散调畅三焦、枢转上下、除湿利水,腹胀很快缓解,尔后逐渐撤去利水药,加养阴之品,以防过利伤阴,此正合《内经》“衰其大半而止”之旨。

方剂速记歌诀

二金鸡内海金沙,腹皮厚朴猪苓加。

外干时令伤水谷,夏秋疸病湿热达。

-----选自《被遗忘的古方(第二辑)》

特别声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