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谈指屈肌腱腱鞘炎中医辨证针药治疗

第期

指屈肌腱腱鞘炎是由于指屈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指屈肌腱纤维鞘管反复摩擦,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阻碍了肌腱在该处的滑动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鞘管隧道时,可发生一个弹拨动作和响声,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手掌部疼痛、压痛和患指伸屈活动受限。本病多见于妇女及手工操作者,亦可见于婴儿及老年人,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起病缓慢。本病经非手术疗法,多能获良好疗效。西药领域暂无针对性治疗腱鞘炎药物,大部分只是以局部消炎止痛为准,不能从病根治疗,治标不治本,且吸收慢易复发。

一、病因病机

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既要驱除寒湿致病外邪,又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使气血运行通畅,局部循环得以改善,受损组织得以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二、辨证施治

有手部劳损病史,好发于拇指。初起为手指活动不灵活,患指不能伸屈,用力伸屈时疼痛,并出现弹跳动作,以晨起和劳动后症状较重,活动后或热敷后症状减轻。检查时压痛点在掌骨头的掌侧面,并可触及结节,指伸屈活动困难,有弹响或交锁现象。

1、瘀滞型

证候:多为急性损伤后出现,局部轻度肿胀、疼痛、压痛,可扪及结节,指屈伸不利,动则痛甚,有弹响声。在屈伸过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碍,但可屈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活血效灵丹加减:当归、丹参、仙鹤草、牛膝、三七粉、蒲公英、威灵仙,乳香、没药。

针灸:鱼际、合谷、阳溪、列缺、阿是穴,电针疏密波,同时用TDP照射病灶处。

2、寒湿型

证候:手指屈伸不利,疼痛,压痛,日久不愈,活动或热敷可减轻,手指畏寒沉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缓。

治法:祛寒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桂枝,川芎,白芷,蔓荆子,泽兰,防风,桑枝,威灵仙,甘草。

针灸:一组:八邪,鱼际,合谷,列缺,阿是穴。电针疏密波。二组:合谷,中渚,外关,阳溪,阳池,阿是穴,温针灸。

3、虚寒型

证候:多为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期,局部有酸痛感,压痛,可扪及明显结节,指屈伸不利,有弹响声或交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治法:养血荣筋。

方药: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川乌,鸡血藤,川芎,通草。

针灸:八邪,鱼际,阿是穴,阳溪,合谷,列缺。电针疏密波。结节处用艾炷直接灸。

本人临床医案:谢某,女,29岁,海口市居民,服务行业人士。患者因“左手拇指掌指间关节疼痛伴局部结节样肿2月余”前来就诊。

一诊(年11月27日)患者自述近期无局部外伤及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突发左手拇指掌指间关节疼痛难忍,不能屈伸,病初曾与本院做风湿五项检查,未见异常,期间未治疗。经人推荐前来我科。刻诊:左手拇指掌指关节处疼痛如锥如刺,剧烈时有拇指背侧放射痛。按压痛处可触及一绿豆样大小结节,结节固定不移,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局部无红色变,无热等异样改变,另右侧拇指掌指间关节处有轻微疼痛,不似左侧明显,无全身症状等,纳眠常,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弦。中医诊断:指筋痹(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腱鞘炎。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以活血效灵丹加减。当归2袋丹参2袋仙鹤草2袋牛膝2袋三七粉2袋蒲公英2袋威灵仙2袋,共5剂,每天1剂,温开水冲分2次服。针灸:左侧鱼际、合谷、阳溪、列缺、阿是穴共6穴,电针疏密波20分钟,同时用TDP照射病灶处。10天为一个疗程。

二诊(年4月23日)患者上方治疗15天后,因客观原因治疗暂停,自述针灸后局部疼痛有改善,结节样肿物一点点变小,上方显效,中药停用,针灸继以一个疗程。

三诊(/7/19)患者按上方间歇治疗共7个疗程,自觉疼痛明显减轻,结节仍存在,较前缩小,关节可做屈伸活动,继用针灸一个疗程,同取双侧阿是穴,电针,疏密波20分钟,TDP照射双侧病灶。

四诊(/7/30)经1个疗治疗后,双手拇指屈伸正常,无明显疼痛,取得显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1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