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2.html

  这是精进慧菩萨来向法慧菩萨请法。从文义上看,法慧菩萨为会主,精进慧菩萨为当机众。

  什么叫当机众?当机众就是应机的,我们一般来讲通常都属于随缘众或者影响众,或者庄严众,台湾话叫凑热闹的,名字很好听,叫做庄严众,其实就是来凑热闹的。影响众是这个法化传出去以后,他对这真实义未必了解,不过受到真实义的影响,他会有一些相应的行为或观念来做修正的,这个就叫影响众,影响所及,德风偃草,他会产生这个东西。随缘众是指,他既不当机,也不是影响众,譬如说你修净土的,对于这个部分听到了,好吧,我也多少修一点,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讲的,我修修看,我回去诵诵看,坐坐看,这个就叫做随缘众。

  当机众是一听闻此法,他会很精进地一定要设法去达到目标的。随缘众就听了,“嗯,我还是我的念佛好,你这个,我回去修修看”。他也不排斥,有些是排斥,排斥的那就不算,你不管修什么法,对于这样一法,既不排斥,也不会很认真投入,回去修修看的,那通通叫做随缘众,任何一个法门都有。我们现在学华严,人家跟你讲念佛,“嗯,也不错”,反正偷懒的时候就念一念,那对于念佛法门来讲,你是随缘众。参禅呢,也不错,反正提不起正念,有空参一参、修一修。人家讲地藏法门怎么样,好吧,也拜一拜、忏一忏,这个都是随缘众。

  在这种情况之下,随缘众是指,除了他的法,对于其他的法随缘,是这样的状况。当机众是一闻此法,其他全部放下,这一法提起来。我学佛学很久,一听参禅,这样对,是我想要的法门,我很快把其他放下,禅法提起来,你对禅法就是当机众。至于这一法你修的是不是都了解,那是另外一回事,现在这一法你是不是就通达,那也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有一种当机众,那其实应该来讲是等觉位的,你在这边等,人家一讲,你说“哦,对,就是这样”,那你就印证了,因为你已经修到某一个程度了。这个法门一现前的时候,你马上印证得到,虽然你不见得修这个法门,你是修其他的法门成就的,但你已经到这么高水平,现在这个法一讲,一摊开,你就当下得到印证了,当然这个也是当机众,这个不止是当机,这个是登堂入室,是善根深厚了,有这样的情况。

  精进慧菩萨在这里是请法众,请法当然是当机众。可是我们现在的人,请法不见得当机。因为你在请法,只是一种知识的追求,佛法中讲的请法众就是当机众,那是从行法中来,不是从解门中来。我们现在的人是杂讯很多,甚至你也不见得是从解门来的,你只是从杂讯中来,听了很多,人家一讲什么,你很高兴,你也冲过来“什么什么,不是什么吗?”那这个不算。譬如说净土的遇到念佛的,他是来踢馆的,“你们参禅到最后,要往生哪里?”这根本是来踢馆的,这不是来求法的。你以这样的心态来问的话,你是设定以净土念佛往生为目标,参禅不一定往生,他为什么要往生,参禅当下明心见性就已经出三界了,要往生哪里?没有必要去设定那个目标,从参禅的立场来讲,他跟往生毫不相干。同样的,假如参禅来问念佛的人“你念佛往生,到最后要不要明心见性?”都要啊。“那又何必到极乐世界明心见性,在这里明心见性不一样吗?”这个又是在踢馆了。这种情况你要弄清楚,真正请法,不要用这种杂讯,像这两种问法都叫杂讯,拿净土的极乐世界去踢明心见性的门,那叫自讨没趣;拿明心见性的标的去打净土的极乐世界,也毫无意义,那根本就不是学佛人的基本态度。

  学佛人,你在你的法门上用功。譬如说念佛,我要怎么一心不乱?你来请教一心不乱,这个是请法众。你要请教一心不乱,一定你自己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到了功夫成片,你再来请教。譬如我现在在功夫成片的地方,我一直想要突破,到达一心不乱,始终上不去,我用了什么什么方法。“我现在请问,要如何达到一心不乱?”那人家来告诉你的,你就是当机众,因为这是你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念佛是谁”,他已经参到如火如荼了,但念佛是谁到底要干什么?那么他在这个地方想问,“我这样参念佛是谁,要如何明心见性?”他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这个地方来请这个法,那就对了。他要请法的时候,“我参念佛是谁,我已经从粗住位到细住位,从细住位到欲界定,从欲界定到未到定,现在我要由未到定到初禅定之间,我的念佛是谁要怎么参?”那你来问这个就对了。你要把你的行为阶级、次第水平,要把它提出来,然后跟人家来谈这个问题,他才有办法指导你。

  有个人这样问“师父,我问你,要如何降伏烦恼?”我说你这个问的,三藏十二部都被你问尽了。如何降伏烦恼?这是佛法的整个标的,你问我这个问题,我告诉你信佛学佛念佛,那有没有答?没有答。你应该要问,“师父,我念佛,念到什么什么程度,但烦恼还不能断,还不能降伏,请问我念佛如何来降伏烦恼?”那你请法就请对了。或者“师父,我是参禅的,参禅应降伏烦恼,可是我花了几年的功夫,怎么怎么用功,烦恼依旧存在”,从这个地方来告诉你,用参禅的方法如何来降伏烦恼,那才有可能。否则,你问“云何降伏其心”,不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说的问题吗?我要跟你讲如何降伏烦恼,金刚经要讲一遍了,那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了。我跟你讲,要降伏烦恼,三心不可得,这下完了,你又要问如何三心不可得?那你又是从头翻起了,那不是这个样子。

  有些问题,有些问法,你根本就不是在请法,因为你没有在行法。要请法,是真正要从行法中来。现在我们请法,都是挂着请法的羊头,在实行的是一种随便问问题的,你根本是有一些杂讯解不开才问的,不是在请法,请法一定从行法中来。

撷自《八十华严——明法品》

聆听、欣赏、接纳

珍惜、尊重、感恩

圆融、广大、包容

大华严寺全球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1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