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州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102588.html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核心 提示 扬州“非遗”种类丰富,扬州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保护完整、传承良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截至目前,扬州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古琴艺术、雕版印刷技艺和剪纸)、国家级20项(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杖头木偶戏等)、省级61项(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木雕、扬州竹刻等)、市级项(扬州瓷刻、扬州面塑、乱针绣等)。先后评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7名、省级99名、市级名。 技艺,都是靠人来传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州“非遗”传承也从单纯的家族、师徒传承,转向更为宽泛的社会层面。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传承人走向高校,给传统“非遗”赋予更有时代性的内涵。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扬州“非遗”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家族传承亲情传继的“非遗”基因 1 每天上午,陈美琦都会来到广陵古籍刻印社,坐在版片前,潜下心去,用拳刀,在木版上刻字。刀尖和木版的每次接触,都激发出木材中沉潜已久的香味。放在一旁的雕版,已然刷上黑色的墨迹,仔细去闻,一股当年明月和松针的暗香,萦绕在鼻尖。 陈美琦是雕版印刷传习所所长,市级“非遗”传承人,而她也是家族中的第四代传人,她的父亲陈义时,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父女之间的血脉基因,也让陈美琦在拿起拳刀的时候,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自信。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陈美琦开始是从事玉器行业的,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才进入这个行当。在雕版印刷还没有列入“非遗”时,也曾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陈义时的一些徒弟,也就是陈美琦的师兄师弟们,纷纷选择转行。陈美琦选择了坚守,一直坚守到雕版印刷技艺,从国家级“非遗”到世界级“非遗”,从事雕版印刷的他们,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像陈义时、陈美琦这样的家族传承,且都是“非遗”传承人的,在扬州“非遗”界并不少见。同为雕版印刷的李江民、李华俊父子,分别是省级、市级传承人。古琴的刘扬、刘樵父子,同样分别是省级、市级传承人。 2 社会传承向社会传播“非遗”种子 每当夜幕降临,在仁丰里的巷道里,就会听到一阵阵松沉古雅的古琴声,寻着古琴声走过去,就会看到一家名为“绿绮小筑”的琴社。每周,在这里都聚集着一群人,跟着广陵古琴学会会长、市级“非遗”传承人樊继健学习古琴。 古琴,放在20年前,是鲜有人知的乐器。而在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家陈雷激的一曲古琴表演,让古琴“火”出了圈。如今,光是在扬州,古琴爱好者就有数千人。 “我们现在广陵古琴学会就有多名会员,他们大多数都是近年才加入进来的,很多都是之前完全没有基础的,学了古琴之后,就爱上了古琴。”樊继健介绍,“这种传承让人感到很欣喜,古琴不再是特别少的人在传承,而是在社会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对于古琴艺术的传播,如今是最好的时代,也是弹琴人最多的年代。” 高校传承将年轻演员送往高校 3 这两年,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排了好几部大戏,如《百岁挂帅》《鉴真》《血色浪漫》《阿莲渡江》等,在这些戏中,大多数的演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演员,在他们当中,还有10多位是扬剧史上首批本科生。 “年,我们就选派了十多位优秀的青年演员,前往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地方传统戏曲走到今天,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走出去,特别是让年轻人走出去。”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说道。 果然,经过在中国戏曲最高学府的深造后,这批年轻演员成长迅速,在这些大戏中,都非常好地完成演出任务。他们的青春活力,他们的独特见解,都赋予了扬剧艺术不一样的风采。 不仅如此,在他们之中,还有一位王紫薇,去年成功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班,她也成为了扬剧史上首位研究生,古老的扬剧,一定会在这帮年轻人中焕发新的光芒。 4 网络传承82岁的汪琴成为“网红” 年轻的扬剧演员们在舞台上绽放青春,退休多年的扬剧表演艺术家汪琴,也没有闲着。82岁的她,是扬剧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扬州有庞大的戏迷粉丝群体。而在今年,她在抖音上火了一把。 “抖音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戏曲身段表演。”今年1月份,汪琴开始在抖音平台上教学扬剧艺术,丰厚的积淀,细腻的表演,引发网友们的围观,纷纷为这位扬剧表演艺术家点赞。 从今年年初至今,汪琴已经制作了10期扬剧教学视频,从一开始自己的表演,到现在的“传在师承在徒”,师徒两人同出镜,汪琴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教戏模式,这也让更多的人,在抖音上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扬剧教学。汪琴的扬剧教学,每期点赞数都很高,彻底“火”出了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12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完闺蜜减肥小达人的月子餐,知道为何
- 下一篇文章: 盘点电影小森林夏秋篇中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