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牢记总书记嘱托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坐落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年对外开放,短短两三年就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第一站来到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他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希望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对向总书记汇报的情形记忆犹新——她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背景,以及粤剧戏服特色、名家流派和传承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马楠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的近一年里,这座岭南园林式的博物馆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日均接待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达人次。让人们欣喜的是,这里的受众也越来越广:一年前,来这里的多是热爱粤剧粤曲的中老年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打卡。“让年轻人爱上粤剧”,成为马楠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唱片“数字化”扫码可赏百年前名家唱段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负一层的临展馆,《粤韵留声·片刻永恒——粤剧艺术博物馆藏黑胶唱片展》正持续展出,百多年前粤剧黑胶唱片的面世、流行使得人们的听戏方式变得丰富,粤剧粤曲的经典唱段也通过这种形式记录、储存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马楠介绍,博物馆在对馆藏千余张唱片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策划举办了该原创展览,为大家了解早期粤剧的面貌提供新的视角。为了生动地呈现唱片记载的声音信息,展览还对部分黑胶唱片进行了数字化转换,观众现场扫码就可以聆听。薛觉先与嫦娥英的《隔夜素馨》、白驹荣的《金生挑盒之执手巾》、徐柳仙的《再折长亭柳》……久远的唱段通过现代播放设备到达观众的耳朵里。“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音频信息保存得不是很好,我们通过数字化的转换和修复,以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部分呈现给观众,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黑胶唱片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马楠说,通过回访调查,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深受年轻人欢迎,很多中老年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十分惊喜,呼朋引伴扫码来听。筹备的过程不容易,摆放的一件物品背后凝聚着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包括主题提炼、内容挖掘、单元形成、辅助性展示等。据了解,博物馆准备了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志愿者也加入其中,才促成展览这么快与观众见面,不过,能从藏品中挖掘出粤剧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并得到观众的认可,这足以让马楠和她的同事感到欣慰。藏品是一座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据悉,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持续不断争取社会各界捐赠支持和征集购买等方式,加大专题藏品的征集力度,现藏品总量为五千多件套,藏品种类涉及戏曲主题通草画、陶塑、剧本曲本、戏服道具等多个类别。与此同时,博物馆不断开展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并加以成果运用,粤剧黑胶唱片展就是近一年来藏品研究和展示的重头戏。“这一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粤剧历史文化物证的收集和整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1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