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越秀区两部作品获ldquo文
喜讯 第二届“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活动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全国只有50部作品被推选为优秀入围作品(东部地区30部),越秀区文化馆提交的《岭南拾遗传承匠心》、越秀区民间文艺孵化基地团队广汉会提交的《我们的城市·漆器》,经专家评委会推选为全国优秀入围作品,并被评定符合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数字文化资源收录标准,被收录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岭南拾遗传承匠心》 《岭南拾遗传承匠心》于年由越秀区文化馆组织拍摄制作,“大隐隐于市”,非遗大师看似普通市民,每日在城市中穿梭,但他们所守护的技艺却非同一般。本片通过非遗传承人日常的一天,展现出他们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及守护,体现岭南非遗传承人百年匠心,薪火相传的精神。 《我们的城市·漆器》《我们的城市·漆器》由越秀区民间文艺孵化基地团队广汉会组织摄制,作品以宣传城市文化,传播优质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关心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挖掘广州这座国际大都市一砖一瓦背后的动人故事为目标,组建了以中大、华师、广外等高校在读硕士、本科生为主的策划节目组,通过镜头,向全世界展示广州的“前世今生”! 有一种技艺,传承千年不朽 有一种匠人,择一事终一生 ??? 华语大片既视感有木有 ▼ 一颦一笑一回眸,亦诗亦韵亦端庄 ▼ 非遗,就在你我身边 在每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抛砖引玉,小编就跟小伙伴们叨叨这些非遗传承人及艺人们吧。 区宏山 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 区宏山出生于古琴诗书世家,父亲区君虹是岭南琴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的入室弟子。在父亲的培育和指引,13岁开始习琴至今已经有25年的时间,于年接任“岭南天虹琴馆”馆长。 黄光明 广式叉烧包制作艺人 黄光明为广州老字号“点都德”出品总监,曾获得世界粤菜金奖、南粤餐饮功勋人物等殊荣,是广式叉烧包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 董慧兰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戏服文化会馆创办人。生于60年代,成长于刺绣、戏服、缝制、舞台演出饰物等各式作坊汇聚的人民南路状元坊。80年代进入状元坊戏服社当学徒,在朱开、欧培、杨丽琼、麦登、霍华、梁翠、莫佳等老艺人的教导下,掌握戏服制作整个流程(设计、画图、放样、开料到绣花、过浆、剪裁、车缝制作)。 余兆基 广州饼印制作技艺传承人 出生于“余同号”饼印制作世家的余兆基,自幼看着祖父在大新路店铺做饼印,逐渐产生兴趣。在20岁时便已掌握广式饼印制作整个流程,可以独立制作饼印。他是尚在从艺的唯一一位“余同号”第五代传人,也是唯一一位全面掌握家族技艺全流程的传人。 苏昕 通草画绘制传承人 苏昕,潜心于通草画绘画和绘制技艺研究,她的通草画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造型严谨、形神俱妙。通过对古籍文献研究和深入的实践研究,归纳、总结得通草画绘画步骤和传统技法精髓。 赵伟斌 广东醒狮传承人 赵伟斌,“南狮王”赵继红之子,现为广州工人醒狮协会总教练,南国醒狮鼓乐龙狮团团长,南国醒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 越秀美广州美 让我们共同传播 作为广州两千多年未迁移的城市中心,越秀沉淀的历史文化在走街串巷间便能感受到。从北京街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大佛寺、中山纪念堂,到人民街的圣心大教堂、广州解放纪念碑,再到洪桥街的镇海楼、广州古城墙……33.8平方公里的越秀,浓缩了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 越秀的美,广州的美,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深有领略!爱这座城,可以说一句赞美,也可以通过摄影留下各种瞬间,拍摄视频、微电影讲述动人故事……城市形象的建设,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联系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lb/6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妈奶水少吃什么下奶吃这下奶汤超催奶,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