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以目黄为主的病证,临床多见于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较系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黄疸的症状,如《内经·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黄疸”,而对黄疸病机进行全面总结的第一人非张仲景莫属。张圣人在《金匮要略》指出黄疸的病机主要是湿邪,“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并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治疗原则。湿邪其性粘腻,易阻碍气机,尤其是善于阻碍中焦气机,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肝胆的疏泄功能,胆汁不循常道则外溢肌肤而致黄疸。根据湿的症状特点,常常分成湿热和寒湿两类,张仲景分别以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治疗。两方乃仲景总结了古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得,其临床疗效可靠。吾师尤松鑫教授临床治疗黄疸,从清化肝胆湿热入手,临床疗效颇佳。吾近来曾遇几例药物性肝损伤所致黄疸,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以恩师的经验为基础加中药治疗,患者黄疸消退明显加快,常常感慨中医的神奇,总结如下以备他需。典型病案:王某,女性,66岁年06月05日患者因病服用中药1月,出现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年06月04日至省人医检查示ALT,AST,ALP,GGT.7,LDH,TBIL.7,DBIL72.1,随收入院。给予天晴甘美、谷胱甘肽、优思弗、思美泰等治疗,检查肝炎病毒、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均正常范围。年06月09日患者治疗5天,纳转香,疲乏缓解,肝功能复查ALT等明显好转,唯总胆红素未降,TBIL.74,故加中药以促进黄疸消退,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濡。从湿论治。茵陈10猪茯苓各10泽兰10郁金6玉米须15陈葫芦15地骷髅10炒赤芍10鸡内金6姜竹菇10小通草3鸡骨草付-06-14症状明显缓,纳香,腹不胀,乏力减轻,复查肝功示TBIL已明显降低,TBIL74.4,患者症状亦明显好转,故停天晴甘美、优思费、思美泰等药物,以中药为主。茵陈10猪茯苓各10泽兰10郁金6玉米须15陈葫芦15地骷髅10炒赤芍10鸡内金6小通草3海金沙10青蒿10茯苓皮付年06月20日复查肝功能,TBIL已降至35.42,患者无明显不适,故予出院,茵陈10猪茯苓各10泽兰10郁金6玉米须15陈葫芦15地骷髅10炒赤芍10鸡内金6小通草3海金沙10青蒿10茯苓皮付

附表:肝功能检查

注: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并不少见,即有西药引起的,常见的有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抗生素、退热药;也有中药引起的,比较常见的有补骨脂、川楝子、何首乌等药。相比于西药的研究比较全面,其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更加清楚,中药的药物性肝损研究则欠清晰,导致了许多中药的临床使用时存在许多顾忌。其实,古人在使用时已经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①适当的炮制。如何首乌应用时应当九蒸九晒,而不能直接生用。②适当的配伍。与不同的药物配伍使用,即可增强疗效,又可减轻毒性,如川楝子与延胡索相配伍。③正确的辨证。中医是用药物性味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正确的辨证可使药物与人体能够相互适应,即可治疗疾病,又可防止药性之偏的副作用。正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只要正确掌握病机和药性,正确使用,不应过分担心,以防“因噎废食”。本案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黄疸,治疗以医圣仲景之法,以茵陈五苓散为主方,加恩师尤老师之经验,加玉米须、地枯萝、陈葫芦、海金沙等淡渗利湿药,众药合用,共奏利湿退黄之效。正所谓:医圣治黄得利湿,可兼寒热瘀血邪,茵陈为君淡渗群,湿退气畅黄疸消。灵兰中易堂

传承精华,发扬国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1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