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民俗馆,带你来一场时空穿越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1.html 芜湖是座古老的城市 芜湖有文字记载已逾年 风雨带不走它的历史 时光记录了它的沧桑 而如今的千年江城 将以鸠兹古镇来纪念那段历史的骄傲 在鸠兹古镇里有一座 徽商文化与鸠兹文化相结合的展示场馆 它就是——芜湖民俗馆 有句话说的好, 叫做“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延伸过来就是, “越是本土的,越是有生命力。” 在这座芜湖民俗馆里你不仅能看到 极具芜湖地方特色的民俗 还能看到许多非遗技艺 鸠兹古镇民俗馆之 芜湖浆染 据《中国通史》记载:“芜湖成为浆染棉布的中心,松江商人就把织好的棉布运往芜湖浆染。因为棉纺织业的需要,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一部分农田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于是,种植业与加工业不断循环推动,互相促进。在织布与浆染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芜湖染料生产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染坊 在鸠兹古镇民俗馆中展示的是明清时期,芜湖浆染业盛况。色彩斑斓的浆染棉布,美不胜收。 鸠兹古镇民俗馆之 三画三刀一灯 芜湖有“三画三刀一灯”的民间传统工艺。 “三画”就是铁画、通草画、堆漆画; “三刀”就是剪刀、菜刀、剃头刀; “一灯”就是无为剔墨纱灯。 铁画在黄钺祖屋“黄家大院”的大夫第,黄钺的祖父把大夫第临街最好的一间门面房,租给了祖籍徽州歙县的“小同乡”汤鹏,在芜湖打铁售艺,后来汤鹏在这里结识了邻居、姑孰画派领军人物萧云从,实现了工匠与画家的结合,创立了中华一绝的芜湖铁画,成为千古佳话。 ▲民俗馆内大型铁画 芜湖铁画从汤鹏开始创立,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公元年,铁画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草画通草画作画的材料通草,又称通脱木,作画时将茎的中心组织取出,剖削成薄而半透明的切片,呈现绸缎般的质感,用颜料在上面绘画,色彩亮丽,经久不易褪色,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通草画 堆漆画堆漆画是用油漆堆砌起来的浮雕画,工艺操作规程有抹灰、划稿、堆灰、磨光、修整、上漆、涂彩七道工序。含泥塑之技,呈浮雕之形,兼油画特色,三者浑然一体,具有雍容富丽、斑斓多彩的风格。 ▲堆漆画 堆漆画既适宜用鲜明的色调表现花卉,也适宜用大笔写意技法挥写山河景致。历时愈久,色泽愈浓,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张小泉”剪刀“芜湖三刀”中的剪刀,制作生产始于明末清初,做工精细讲究,为全国“三大名牌剪刀”其中之一。全国“三大名牌剪刀”分别是:芜湖“赵云生”、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剪刀。 ▲芜湖三刀 据有关史料记载,张小泉是明朝末年,徽州黟县会昌乡人,他从小跟着父亲张思家,来到“铁到芜湖自成钢”的“铁艺之乡”芜湖,学习打铁手艺。在学会了剪刀打制技艺以后,又跟着一部分徽商,在杭州发展落迹,开了一家剪刀店,创出“张小泉”剪刀的品牌。 无为剔墨纱灯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相传北宋时期,大画家米芾在无为担任知军,从政闲暇之余,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画上人物、山水,以及龙凤、花卉等图案,以与民同乐,这也许就是最初的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檀木或红椿为料,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等装饰,灯壁的四周镶罩纱绢,画上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过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使得画面上人物的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鸠兹古镇民俗馆之 无为鱼灯 在无为,鱼灯又被称作“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素有“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的美誉。有传染病灾或者农作物虫害等,村民们一律按“许愿还愿”的形式来玩“鱼灯”。把玩“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祈求平安。无为鱼灯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宋仁宗期间,包公到陈州放粮得胜回朝后,为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据说: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 ▲无为鱼灯 玩“鱼灯”、放“鱼灯”的形式全国各地很多,但是无为鱼灯凭借独特的造型和舞蹈表现形式,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鸠兹古镇民俗馆中,你将看到各式各样制作精良的鱼灯样式,十分有趣。 芜湖民俗文化展览馆 既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 如果你想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不妨来到鸠兹古镇 感受民俗馆里蕴藏的历史气息 往期回顾芜湖民俗馆第一期:『民俗文化,一脉相承』与君共游芜湖民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7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透露头号ldquo痔疮药r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