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科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请进来”、“走出去”是十六中办学、教学的特色之一。请专家走进课堂,提升课程学习深度,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研究视野;鼓励学生走出去,深入博物馆、科技馆、大学等科研机构,延伸课程学习广度,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成长。因此,我校与十三行博物馆精诚合作,共同为孩子们讲述一段十三行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对广州的认同感、自豪感。

塑质课堂

(何晓光先生介绍通草画的类型)

  5月22日,初一历史塑质课堂邀请了广州十三行博馆物宣传部负责人何晓光先生为同学们做了“通草画: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的讲座,他从国际贸易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通草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绘画技法等,拓展了同学们对传统工艺和传统历史的新视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与城市认同。

(李老师为学生和部分市民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卢老师向博物馆工作人员咨询通草画技法)

(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授通草画绘画技巧)

  5月26日,十三行博物馆邀请初一级部分师生走进博物馆,一改过去单纯参观学习的方式,增加馆校合作互动,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环节一由十六中历史李老师从历史学科视角负责深入讲解十三行史,环节二由十三行博物馆负责向十六中师生教授通草画的绘画技巧,手把手指导绘画的多个环节,帮助学生在通草画创作体验中成长。

(同学们认真观察通草画)

(同学们认真创作)

  应博物馆的要求,历史李老师一改过去面面俱到的讲解方式,而是根据十六中初一学生的特点,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地理学科知识充分结合,从历史细节着手,以行商、外国商人的历史故事为线索,选择部分文物进行深入讲述文物背后隐含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信息,为学生讲解了一段十三行时期有血有肉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史,获得了同学们和部分市民观众的高度认可。

  初一(2)班刘芷妍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谈了她的感受:“乾隆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到了最为鼎盛时期。今天有幸跟着老师脚步一起了解了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史记。本在我眼中只是一件精美的文物,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变得灵动。就如一幅简简单单的通草画,虽画的内容很朴素,但在画背后却是多达六道以上的工序。让我深入地了解到文物后面那段深刻的历史。很希望历史李老师下次再带我们来十三行博物馆学习。”

师生们高兴地展示通草画创作成果

  随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十六中师生一起体验通草画的绘画。经过馆方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教学,师生愉快地完成通草画创作,收获满满。

  6班的胡卓曦同学写道:“现在制作通草纸的植物越来越少,通草纸也显得尤其稀罕,我们拿起手中画笔的时候既激动又紧张。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先用笔沾上颜料,开始专心地描边,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另一支颜色浅一些的笔画出渐变效果。时间在笔下飞快地流逝,红棉也在一笔一划中呈现了出来。虽然效果并不是炉火纯青,但是我们全情投入,享受了过程中的快乐,感受到了广州传统工艺的美好。”

(师生与专家合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