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艺术下午茶通草画
年,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捐献了一批通草画给广州博物馆,之后广州博物馆对通草画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研究,慢慢解开了一百多年前这种盛极一时的外销绘画类型。 从清康熙到道光年间,广州作为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成为了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此期间,先后有不少西方画家来到广州作画,令当时的职业画师受到影响。这些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又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广州画师,创造出了中西合璧、既有东方韵味又具有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的通草水彩画。 年的一份资料表明,在广州十三行附近有约三十家商店卖通草纸水彩画,二、三千人受雇制作通草画。 19世纪初,广东一带的民间艺人把通脱木这种植物的树心切成薄片,并压制成纸。在当时水彩纸是进口的,价格极其昂贵。而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加工成纸便宜,容易着色,且颜色经久不褪。 通草画,成为当时中国的明信片,记录着中国当时的社会民情,自然资源,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帝国的唯一方式。 叶馆长根据自己的收藏研究发现:早期的通草画所用的颜料是矿物颜料,而民国时期采用的是化学原料,颜色不如矿物颜料艳丽,质感也大不如前。 通草画之所以冷门,据叶馆长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存在的时间短暂,通草画兴起于年左右,到年达到巅峰,之后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很快走向衰落,通草画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是,通草画在历史上作为外销品。通草纸本身的尺幅就相当有限、容易破碎折断,保存非常困难。 正是这特殊的稀缺性,近年来,国内收藏界开始对它另眼相看。拍卖价格也一路走高,升值潜力难以估量。 通草画是两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档案,可以补充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之不足。 令人遗憾的是,在通草画的故乡,却极少有人知道它为何物,这种植物在广东已难觅踪影,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加工通草纸的技术也在广州失传。曾经风靡西方各国的通草画,虽历经岁月沧桑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艺术下午茶第九回,有幸邀请到叶志强馆长来作为分享嘉宾。 叶志强,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馆长,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十年来致力推广黑茶和茶文化,收藏茶文化藏品达两万多件。 活动以叶馆长的藏品——通草画的历史意义及制作工艺作为分享主题。叶馆长热爱茶,也因为茶而认识通草画。大约是8年前,他在英国拍卖行的图录上看到一组拍品,茶制作工艺流程的通草画,一整套共12张。他对这组通草画很感兴趣,最终将其拍了回来。从此开启了通草画的收藏之路。 感谢叶馆长的分享,感谢大家对艺术的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y/1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通草画西方人把它当宝,在中国却已失传
- 下一篇文章: 通草通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