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陈瑞春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经验
儿童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4793218.html 陈瑞春应用经方治疗痹证经验 导读: 陈瑞春(-),男,江西铜鼓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江西名中医、广为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全世界国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 学术思想: 1、立足鉴别诊断,突出问诊技巧 陈老认为,辨治杂病,临证疑似之处甚多,必须依靠医生进一步的问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陈老问诊立足鉴别,往往要言不繁,具体有如下特点: (1)首先要分清主诉症状,抓住诊治的主要矛盾。 (2)注意围绕主诉展开,迅速找出鉴别要点。 (3)注意问诊与他诊交替,多诊合参。 (4)问诊要懂得用排除法。 (5)要善于引导患者叙述病情。 2、察色按脉,尤重舌诊 陈老指出,面色关乎预后,五轮八角,亦可见微知著。如面色阴沉晦暗,预示肾水不足,两颊发青为肝色外露,虽然与西医肝功能指标不一定相应,但与病势的轻重缓急甚为相关。肝硬化患者面色黄与青,关乎预后之好坏;肾病、高血压等都有特殊面容,如肾性高血压面容青紫、青铜色,是脾肾不足、肾水泛滥;尤其是五官反应,如鼻头青、目睛青、耳垂干瘪等,直接关乎脏病,五脏真象,多从面出。看眼神对病情的轻重深浅很有意义,尤其是慢性病、衰老深重者目光失神,如目色发木、瞳孔呆滞,预示肝肾衰败。 陈老最重视舌象,常要审视二三。观舌,舌质舌苔宜分开看,舌质往往一眼可辨,而舌苔则需多花时间。 3、深谙经方本意,注重随证加减 陈老喜欢用经方,亦善于用经方,尤其是小柴胡汤、四逆散、桂枝汤、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之类。 4、以经方为主导,与时方常合用 陈老非常重视经方的临床运用,但亦体会到经方并非能解决临床遇到的所有问题,经方与时方合用,有时单用时方也常获效,补充了经方之未备。 5、视病种之不同,举内外之并用 陈老根据《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对一些外部局部症状较为明显的疾病,常采用内外兼用的方法,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6、重视肝胆脾胃,顾护机体正气 陈老临证治杂病,不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且治疗其他疑难杂病,都很注重调理肝胆脾胃,认为杂病以气滞痰湿为病机,而气机以中焦为枢纽,痰饮水湿以脾失健运为源头,肝胆为气机水湿运化之先导,故许多非消化系统病变,其受病之所虽在不同脏器,但发病之源常关乎肝胆脾胃,这也是柴胡类方可以兼治多种系统疾病的原因。 陈瑞春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研究40余年,理论联系实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痛证得心应手,疗效卓著。现举例如下: 1、吴茱萸汤治肝寒头痛 李某某,女,50岁。患者经常头痛,历时已2年多,痛时眩晕或呈空虚状,甚至呕吐,必须卧床休息,经服中西药均未取效。就诊时,自述头痛欲按,痛则以头顶为甚,有时呕吐,食纳减少,精神不振,两便正常,略恶寒,脉象细弱,舌苔滑润。 辨证为肝寒上犯,拟用温肝散寒法,处以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9g,党参15g,法夏9g,生黄芪15g,生姜3片,大枣3枚。 先服药3剂。药后头痛大减,精神好转,食纳增加,舌脉同前。原方再服4剂后,头痛如失,改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以善后调理。 按:头痛原因颇多,有外感内伤之别。从本例来看,陈师认为,患者头痛、恶寒、呕吐等症象是由于阳气不振,浊阴引动肝气上逆所致与《伤寒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昊茱英汤主之”的病机一致。又因其久痛多虚,治以吴茱英汤温中补虚,降逆化痰,药证相合,故获良效。痛止后继用六君子汤补益中气,调理脾胃而愈。 2、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胁痛 李某,女,40岁,胁痛反复发作10余年。1周前因进食油腻辛辣之品后,即觉右胁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经服中西药略有减轻,但仍感右胁疼痛,口苦咽干,纳食欠佳,大便结,小便略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据证辨为肝胆不和兼有郁热,治以疏肝理气利胆为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法夏10g,党参15g,玄胡索10g,积壳10g,炒内金10g,海金砂10g,炒谷麦芽各10g,虎杖15g。 服1剂后胁痛明显减轻,服至第3剂诸症大减,再进5剂,胁痛悉平。 按:本病胁痛日久,复为饮食所伤,脾胃郁热,蕴结肝胆,肝胆不和,气机不畅,疏泄不利,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治以小柴胡汤疏肝调理脾胃之剂,再加郁金、川辣、积壳、玄胡索等药行气止痛加炒内金、海金砂利胆排石,虎杖泄热通便。全方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故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3、小建中汤加味治胃院痛 王某某,男,34岁,工人。西医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汤,主诉胃院部疼痛,且觉腹部挛急,痛时得暖食则减,遇阴冷气候加剧,精神疲乏,食量少,大便软,脉象虚弱带弦,舌淡苔润。 辨证为脾胃虚寒,肝木横强,拟抑肝补脾为法,方用小建中汤加味: 桂枝6g,白芍12g,生黄芪15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5g,饴糖30g,木香6g,砂仁6g。 服药6剂后,胃痛已罢,食量大增,精神好转,后再用六君子汤加味调理。 按:脾胃中州土虚,易招致肝木横克。《伤寒论》中有“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主治的范例。“腹中痛”即为阴寒在里土虚木旺之征。故本案用小建中汤加味补虚建中,扶脾抑肝,脾胃中焦之气旺盛,肝木不致横强,胃痛自然平息。 4、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痛经 卢某某,女,21岁。患者月经一直不正常,每次行经感腹痛剧烈,需卧床休息2-3天,血量少色淡,经服四物汤、逍遥散无效。每年冬天必发冻疮,两手背肿大,皮肤发紫,甚则溃烂,肢寒体凉,脉象细涩,舌质淡红。 辨证为血虚肝寒,寒凝血滞所致。治以温经散寒通络之法,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桂枝6g,通草6g,炙甘草6g,细辛3g,吴茱萸5g,制香附10g,益母草20g。 嘱病人每次月经来潮时服用5剂,自腹痛始用,至经净停服,坚持4个月后,痛经明显缓解。当年冻疮发作亦大减。 按:肝主藏血,肝血虚寒不能温煦经脉,则手足寒而脉细欲绝。《素问·举痛论》中有如此之议:“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本案的病机与当归四逆汤的主治功能吻合,故用当归四逆汤发挥其温运血脉、散寒通络的作用,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5、当归芍药散加味治腰痛 徐某某,女,岁34,患者平时体弱,近年来,腰痛日趋加重,伴小腹冷痛,腰酸软,白带量多而清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情志优郁,脉缓软无力,舌苔薄白、质淡红。妇检提示子宫后倾。 据症状辨为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拟健脾补肾渗湿、疏肝养血为法,用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川穹6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0g,芡实20g,萆薢10g,台乌10g,杜仲10g,川断10g,菟丝子20g。 先服7剂后,并嘱患者每晚临睡前采用膝胸卧位睡半小时,以辅助治疗。 复诊时自述腰痛明显减轻,白带量亦少,小腹冷痛已失,嘱继进7剂后,精神舒畅,食欲增进,再进5剂后一如常人。继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素体虚弱,脾虚湿邪下注而为带下,湿邪郁久阻遏经脉故为腰痛,湿邪愈盛,带下及腰痛即日趋严重,故脾虚为致病之源,病久肝气不舒,拟当归芍药散用川穹、白芍、当归调肝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共奏抑肝养血、扶脾利水之功,再配伍台乌、川断等药补肾止痛,芡实萆薢渗湿止带,增强当归芍药散补脾渗湿的功效。 6、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治痹痛。 胡某某,女,36岁。患者在春暖花开之日大洗衣被,赤脚涉水,次日不能下床,两膝关节、踝关节疼痛难忍且感热、胀,膝腘窝似牵拉紧束,抽掣作痛,诸身紧束难以转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为湿热痹痛,拟缓急止痛、清热燥湿之法。选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加减: 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牛膝15g,生苡米15g,苍术10g,独活10g,防风10g。 服1剂后疼痛明显减轻,继服2剂后其病痊愈。 按:芍药甘草汤长于滋阴养血,和营止痛,是缓急止痛的首选方。四妙散清热燥湿,是治疗湿热痹证的良方。合用两方能相得益彰。 欢迎大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y/11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胆结石的九个验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