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仁汤治疗多汗证

47岁的周先生,从小受多汗证所扰,经人介绍于年6月15日来诊。

病史情况:

从小多汗,日间动辄汗出,夜间盗汗湿衣,汗味臭。手足心亦汗出甚,汗出后手足心冷,然身不怕冷。冬季四逆,平素怕冷,无怕风。疲累,易烦躁,口干口粘,无口苦,眼鼻干,胃纳正常,夜眠欠佳,大便不成形。平素易感冒,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外院体检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舌淡暗边红齿印胖大苔淡黄厚腻脉弦稍滑。

诊断:多汗证

四诊合参,此为阳病证,夹湿,处予三仁汤加减。

方药如下:

苦杏仁10g豆蔻10g(后下)薏苡仁30g姜厚朴12g法半夏15g通草5g滑石15g(包煎)淡竹叶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20g,14剂

.08.10二诊:

药后汗出减少,手心暖和些。觉咽部有痰,小便稍黄,大便较前成形。守方续服,21剂

.09.07三诊:

汗出明显减,整体均好很多。精神可,舌干涩粘,晨起口苦,小便调。

前方改滑石10g,淡竹叶15g,28剂。

按语

该案汗证患者可见自汗、盗汗,且出汗尤以四肢为重,《伤寒明理论手足汗第九》有:“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阳经邪热,传并阳明,则手足为之汗出。”考虑为阳病,另外结合患者有汗出臭、口粘、疲劳、舌有齿印等症状而无阳明腑证,出汗分布不均匀,考虑阳病夹湿,排除阳明白虎汤加参汤证。

而对于手足汗的认识古代诸多医家亦多从湿热论,如孙一奎在《赤水玄珠手足汗》曰:“手足汗乃脾胃湿热内郁所致,脾胃主四肢。”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说:“脚汗为脾经湿热内淫于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阳气内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湿热内淫也。”张璐在《张氏医通汗》中曰:“手足汗,脾胃湿热,傍达于四肢,则手足多汗。”《医方类聚手足汗》认为:“手足汗者,热聚于胃,而津液之旁达也。”何梦瑶《医偏》也曰:“手足汗,别处无汗,脾胃之热达于四肢也。脾胃主肌肉,四肢,热达于肌肉则体汗,若达于四肢则手足汗耳。”

故当考虑有湿热证,而患者又见夜间汗出尤甚,符合“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的方证,湿热出汗有身热不扬的特点。该患者不恶风寒,然手足汗后却冰凉,虽身热不扬,然状若阴虚,却又正是阴虚,故取陈瑞春老三仁汤止汗经验加知柏苦寒坚阴,另因患者易发口疮,发于阳位病于阴虚,故加熟地伍黄柏有引火封髓治口糜之意。

此案病机可总结为湿聚过多、过久则郁而化热,酿湿生热,湿热熏蒸肌表,则可为自汗,上蒸于头,则头汗出,旁达四末则手足汗出,湿蒸蕴久,阴血已伤,则可为盗汗。故临证之时谨守病机,虽众所周知三焦不利汗难出,然若为湿热所蒸迫,亦不妨通则通之。

整理:束永康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欧阳卫权简介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医院青年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擅长疾病:

皮肤病:痤疮、带状疱疹神经痛、荨麻疹、血管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激素依赖性皮炎、斑秃、结节性痒疹、丹毒、黄褐斑、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生殖器疱疹、毛发红糠疹等;

常见内科疾病:失眠、慢性鼻炎、慢性胃炎、腹泻、心悸、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溃疡等。

其他:小儿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厌食、消化不良、夜啼、遗尿等;痹证、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九月份固生堂出诊时间:

骏景分院

9月2日(周六)下午

9月7日(周四)下午

9月9日(周六)下午

9月14日(周四)下午

9月28日(周四)下午

东山分院

9月5日(周二)下午

9月12日(周二)下午

9月19日(周二)下午

9月26日(周二)下午

致电--预约

(电话预约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yy/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