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小儿腹泻专病专方,效果杠杠滴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222/626.html良方导读:介绍几位重量级老中医治小儿腹泻的经验方,以及民间可靠的方剂。其实,小儿腹泻的经验大家还是比较接近的。名老中医的专用经验方 这些专病验方应用案例无数,效果应该是明确的,而且认真观察,他们之间思路接近,毕竟小儿腹泻的病理机制在中医的角度也比较单一。 谢利恒 ~年,江苏武进人,孟河名医。历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神州医药总会附设中医大学校长。 1,锅焦丸: 锅焦(炒黄)克,神曲(炒)60克,山楂肉(蒸)60克,莲子肉(去皮心)60克,砂仁(炒)30克,鸡内金(炙)15克。 上药共为细末,加白糖、米粉和匀,焙饼食用。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不运或食欲减退。 供小儿经常食用,方中锅焦(即饭锅焦之简称),性味苦甘平,配莲子肉、砂仁,能醒脾开胃,配神曲、山楂肉、鸡内金,可消食导滞。组方平淡,但疗效确实。 黄明志 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一附院主任医师,临床五十余年。 2,太苍散: 太子参15克,炒苍术、茯苓、车前子各30克,粉葛根、乌梅肉、广藿香各10克,炒麦芽、炒山楂、砂仁各5克。 上药研为细末,1岁以内每次1克(随年龄增长酌情增加),每日3次,开水冲服。 本方从胃苓汤、七味白术散及三消饮化裁而来,如此随证治之,则泄泻自止。 3,梅连散: 乌梅肉、车前子各30克,黄连、粉葛根各15克,山楂炭、石榴皮各10克。 上药研为细末,半岁以内每次1克,半岁以上酌情加大用量。 1日3次。开水冲服。 对秋季暴泻伤阴之患儿有特效。 4,苡莲粉: 炒薏苡仁、山药、粳米各30克,莲子肉、大枣各15克。 用来腹泻治愈后强化脾胃。张锡纯认为山药、粳米皆清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粳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份并用,乃可久服无弊。诸药合用,益肾健脾和胃。 患儿服药之后,脾土渐运,胃纳渐增,体质日渐增强。 陆长清 青海省名医,医院内科主任、儿科主任。从医近60载。 5,经验方: 苍术3克,炒白术2克,山楂10克,乌梅6克,诃子2克,猪苓10克,车前子6克。 水煎服,日1剂。健脾化湿,敛津涩肠。 主治小儿新久泄泻。 方中苍术辛香主散,苦温性燥,专入脾胃,禀燥湿运脾之功为主药。炒白术健脾燥湿,山楂消乳化食,乌梅甘酸化阴以救泻下伤阴之急。加减经验恶心呕吐者加砂仁、藿香、半夏曲;久泄不止加升麻、肉桂;腹胀者加广木香;感染性腹泻加黄连、葛根;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偏湿热者加马齿苋、黄连。宋从有 ~,河北玉田人,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中医主任医师。 6,止泻汤 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党参7.5克,赤苓7.5克,白术7.5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黄连5克,罂粟壳3克,白头翁7.5克。 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尤其适合小儿腹泻当中,小儿唇红,烦躁,大便色黄而臭,舌质红,苔腻等表现的是热性腹泻。 孟仲法 ~,中西医结合儿科主任医师,上海药膳协会会长,医院副院长。 7,慢性腹泻方 生山楂、炒苍术各20~30克。 浓煎以后加入适量葡萄糖频频口服,可以止泻消胀。 尤其适合慢性腹泻当中,孩子一吃就泻,或吃什么泻什么,食少而腹胀者。 此外,小儿慢性腹泻多因长期应用抗生素后使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若有大便秽臭、食少、消瘦等症,可重用参苓白术散。 另有饥饿性腹泻也很常见,一般是小儿腹泻之后,父母禁食过严,使小儿处于饥饿状态,则引起肠的蠕动,若不饱食,必致久泻反而难愈。 汪鑫涛 重庆已故儿科名中医 8,建食和中汤 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是1岁左右小儿用量)。 消食和中,燥湿健脾。适合脾胃娇嫩脆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的情况。 朱永厚 ~,吉林省名老中医.从业中医儿科事业50余载。 9,消导止泻汤 佛手5克,山楂5克,麦芽5克,连翘5克,白术5克,陈皮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消食导滞止泻。适合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民间偏方、验方 这些都是精选的靠谱方剂 方10, 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 研细末混匀,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方11, 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 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取药粉5克,用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方12, 吴茱萸6克,肉桂,广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 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敷块,胶布固定,48小时后换药一次。 方13, 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 上药研细合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方14, 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 共研极细末,混匀,加水毫升调成浆水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次服15毫升(约1汤匙),每日3次。 方15, 麦芽10克,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 将3味药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剂,连服3~5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16, 生山楂20克,石榴30克,白糖适量。 将前两味焙焦黄,共研细末。每次3克,用白糖水冲服,每日两次,连服数日。 方17, 赤石脂、滑石粉各15克,炮姜10克,生甘草6克。 共研细末,1~3岁每次服两克,4~5岁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白开水送下。 方18, 茯苓、神曲、薏苡仁、莲子、麦芽、芡实、白扁豆、焦山核各10克。 共研细末,加枣泥6克,香油60克,白糖、红糖各30克,加水适量,做成饼状,用慢火烤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服10克,温开水送下。 以上18个方剂只是沧海一粟,不过都属于实用方。食疗的、偏方类的还有太多,不再费时间整理了。类似苹果泥、粳米、胡萝卜汁等等,大多都属于民间的经验而不是成熟的临床方剂,如果自己尝试倒是安全的,还有一类不靠谱的怪异用药,最好不要尝试。 相关文章: -都叫消化不良,你得选对方;-治疗伤食,你以为治吃多了简单?-小儿咳嗽(支气管炎)方剂集锦;-祝谌予通用方,专治小儿咳嗽;-朱良春治气管炎,清肺定咳汤;-用常见中成药解决孩子发热咳嗽;-岳美中,我如何学中医;-岭南名医邓铁涛;-孩子不肯吃饭,用厌食症方剂;-版权:综合整理; -邮箱:51.tcm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zz/7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只知道催奶汤了,这几种素食照样下奶,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