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26.html

周五,有幸跟着一群年轻的记者参加一个主题为“走进乡村看小康”的融媒体采访活动。

南通“满城尽带甲”的地名很多,要不是这次机缘巧合,四甲对我来说依旧是躺在地图上的陌生地。如果单从地名看,四甲头桥村很好记,因为倒过来的“桥头”一处是江西泰和县一个做豆腐很出名的乡村,一处在秦皇岛以排骨著名。

头桥村如今也正以“勾搭”上了美食逐渐出名。山东人李泉,常年做水果“二道贩子”,在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对产品溯源提高要求的大背景下,一手买一手卖的“二道贩子”模式压力陡增,于是像李泉这样有想法有实力的经销商选择了自己做果农。

三年前,李泉在头桥村党总支的协助下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试种草莓,而今以四色草莓为主、阳光玫瑰葡萄为辅,两个品类使用土地一千亩,年销售额一亿七千万元。

数据的背后,是这家泉氏果业为当地提供了二百多个农民就业岗位,以夫妻双方都参与来计算的话,一户农民年收入约七万元。我们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下一步的目标是达成“共同富裕”,像泉氏果业这样利用农业资源,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经济,正是一家企业带动一批农户用行动响应国家的“共同富裕”号召。

“南通产的草莓口感在全国数一数二。”李泉的话更新了许多人的认知,泉氏果业主要向对水果品质要求较高的深圳百果园供货,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自然不会错。

当下,草莓销售有平台、有品牌、有品种、却没有产区之说,尽管光海门区草莓的种植面积已达一万八千亩,我们还是未形成全国草莓“南通产”的强大口碑与宣传攻势。

“不要错过身边美好的事物”,这大概是我愿意主动写这篇文章的动因。

除了借用各种渠道的宣传达到“南通草莓”的品牌效应外,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挖掘“南通草莓”的产区品牌优势,可以发挥相关优势招募、扶持更多像李泉这样的人到南通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通过以农养农,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乡村路径。

另外,村级组织只是在土地流转中每年收取每亩一百到三百元的服务费、村民每亩收取一千一百元土地流转费。是否可以采取村集体牵头,村民自愿,增加参股经营的模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呢?

“龙游巴道”蟹业负责人王光玉来自句容,爱人是海门人,二十几年前王光玉夫妻在上海从事水产批发交易,五年前这位新南通人跟着夫人回南通创业试养大闸蟹,如今已形成五百亩水面,年产值五百万元以上的规模。

问起在南通为什么也可以大规模养大闸蟹(南通本地虽然有长江与内河的野生蟹,但并不是大规模大闸蟹养殖基地),王光玉说:“南通本地特产高品质的长江蟹,只是野生蟹量少,且受长江大保护禁止捕捞。我们自己培育本地蟹苗,引入长江水,本地的偏碱性土壤亦对养殖螃蟹有利,加上科学喂养,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已经稳定养成了高品质的蟹。我们出水这么多螃蟹,在电商销售平台无一例投诉,而且每年的大闸蟹都不愁卖,这就是能在南通大规模养蟹的最好说服力。”

泉氏果业与龙游巴道蟹业有着一些共同点,两家都是先掌握了销售渠道,再去从事终端的种养殖,是打通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先进畅通模式。

与之相比,不少传统的农业创业者,专攻种养殖技术,而销售渠道则成了短板,导致销售模式单一、落后,一旦出现各种风吹草动,抗风险能力弱。

“不仅能产得出,还要销得掉”,这是泉氏果业与龙游巴道蟹业给创业者的提示。

这两家企业的第二个共性是瞄准中高端市场,随着城里人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其在低端市场拼价格,不如以过硬的产品在中高端市场拼品质。

泉氏果业弃用化肥选用生物肥、龙游巴道蟹业给蟹吃活物螺蛳。。。。。。他们都在种养殖环节有一整套自己的技术与要求。

而“不愁卖”的销售形势,正好诠释了他们对市场“把脉”的精准。

这两家企业的第三个共性是负责人都是外来户,像这样的外来户,头桥村还有一百多户。吸引外地人到南通,或者在外地的南通人返乡创业起到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觑,他们不仅是涓涓细流推动了南通的人口净流入,也是南通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参与者。

头桥村是南通最早一批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的乡村,已流转土地多亩,良性循环形成规模的背后是“人为因素”。头桥村党总支书记郁浩东是一位八零后返乡大学生村官,在他看来,村级组织并不是完成土地流转后当“甩手掌柜”。

帮助、服务好这些企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才能实现农民长期富裕、企业长期发展、村级组织不断有作为的三赢格局。

去年疫情期间,龙游巴道蟹业因快递运营延迟影响销售,头桥村党总支立即帮助联系新的渠道,协助寻找平台销售。

泉氏果业草莓采摘旺季遇到用工荒,党总支动用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像这样的贴心服务,对企业来说是“友情帮助”,对头桥村党总支来说是“规定作动”。

村里在建的平米农产品展销平台,集农产品的展示、仓储、网络直播功能为一体,除了推广好本村企业的草莓、葡萄、大闸蟹、鸽子蛋、生鲜,还将吸引四甲镇以及海门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入驻。

显然,郁浩东没有将眼光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开放的思维打造聚合平台,体现了新一代村官身上特有的活力与创造性。

近年来,头桥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几个维度推进工作,囊获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一百多年前,海门人张謇先生为南通打造了一座“江北模范城”,今天的海门四甲头桥村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打造着“特色田园乡村”。

吴歌说:

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a.com/tckl/10852.html